春節的喜氣還未散去,一則消息卻在海外學生朋友圈和微博被刷屏,2月28日凌晨,英國警方通報,此前失聯的中國留學生閆思宏遇難。近日,媒體曝出的國外留學生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發生。面對這些事故,業內人士說,大多數安全事故和自己缺乏安全意識有很大關系。那么,已經在海外或者打算去海外留學的同學,如何補習安全課呢?
熟悉周邊環境
遠離危險地帶
西安新通留學資深顧問周濤說,近年來,盡管大多數中國留學生選擇的目的地國家,都是一些高等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安全水平整體較好。但是,也不排除在一些特定區域有偶發事件。留學生在外求學,除了確保學業順利進行,還要警惕自己的人身安全。
周濤建議,首先可以使用校園安全網站,及時了解校園及周邊環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認知校園活動,熟悉地形掌握周邊環境。每個城市都有相對危險的地方,留學生可以向老師或當地學生了解具體位置,避免前往。這一點非常重要,應該作為初到學校的“第一課”;其次,即使再繁華的都市,都會有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偏僻陌生的地方盡量不要出入。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些民族聚集區,由于文化差異和種族差異,這些區域的排外、欺生現象發生概率也會較高;第三,夜晚盡量減少外出,夜晚安全事件發生概率往往高于白天,這一點也最容易被忽視。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要熟悉你所在區域的報警電話,這是重中之重。留學生在入校,或搬到新住處后,應該將該區域的報警電話牢記于心,遇到危險報警時,要冷靜地說出自己所處的位置,有助于警察快速定位。
誰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
美國匹茨堡大學訪問學者、西工大田慶鋒博士告訴華商報記者,根據這么多年的經驗,一般四類人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眼中的目標:有錢人、彼此了解的熟人、弱勢人群(女性、年齡小等人群)、出事后不易被發現的人群等。
田慶鋒說,在留學生中孤身在外又有錢的人群,也是公認為“高危”人群。 他建議,首先,不要在外炫富,不輕易暴露自己的留學生身份。這里的炫富,除了不要在朋友圈或者推特上曬奢侈品外,還包括一些在生活上的細節。例如,隨身不要攜帶太多的現金和貴重物品,在ATM取款時,警惕附近的人,換鈔只取小額,生活要低調。
其次,警惕身邊“熟悉的陌生人”,這類人貌似熟悉,但又不知根知底,也需要留意并保持距離。很多的性侵以及犯罪,都是熟人作案。我們的信任并不廉價,也不是誰都值得。另外,即便是在當地有監護人的年齡偏小的留學生和女性,外出時盡量不要單獨行動,單身女性往往也會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同時,不隨便搭便車,減少獨自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尤其是人員比較混雜的危險地段,女性最好有男性同伴同行。外出時,也不要隨便和人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