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僑報》報道,英國高等教育數據統計局(HESA)調查,中國赴英接受高等教育(本科及其以上)的人數十年來始終保持穩步攀升,2012年起便超過了歐盟國家在英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總數之和,高居各國之首,這一表現在歷經脫歐,英鎊震蕩以及移民政策緊縮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特別。
對此UKCISA(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主管Dominic Scott總結道:“來英國學習的印度學生銳減,其他非歐盟國家也出現了明顯的停滯,慶幸的是只有中國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增長。”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輸出國。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鍍金深造。
海外留學耗時耗力,生活成本以及教育成本日趨高昂,相比之下,英國授課型研究生學制短(一年),選擇多,教學質量可靠,吸引了大批留學生。據英國大使館調查顯示,2016年持有tier4學生簽證赴英留學人數為73000人,其中授課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數上漲最為迅速,相比去年漲幅高達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碩士留學,在具備眾多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著短板與壓力。
回國工作是首選 情感因素是主因
隨著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多,學成歸國的人數也愈發壯大,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表的《2016年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藍皮書》指出,近八成留學生會選擇回國發展,這一點在本次采訪中也得到了印證。
就讀于卡迪夫大學傳媒專業的Yoonie表示,曾經有過留在英國的想法,但只是一閃而過,很快便放棄了,當被問及原因時,她回答到:“我喜歡英國這個地方,但情感上不想留在這里,飲食,語言、文化以及打交道的方式都有差異,這讓我覺得孤獨,回國工作至少心理壓力會小一些。”
持有相同看法的采訪者占絕對多數,大部分受訪留學生都表示,主觀情感上的孤獨寂寞,對非母語國家生活方式的不認同與不熟悉,是影響自己留在英國的重要因素。
政策與機會大考量 客觀因素促回國
來自利茲大學商學院的Vicky曾經投遞過幾次簡歷,均不了了之。她表示英國就業形勢嚴峻,回國發展的機會會比留下來多一些:“對于英國本地公司而言,他們更傾向于招收本國人。”Vicky計劃先短暫留在英國,參加完年底畢業典禮再回國工作。在此期間她準備一邊旅行一邊收集國內求職招聘的信息,九月份交完畢業論文再開始投簡歷。
同樣來自利茲大學的另外兩位中國畢業生則有更多的看法。
大寶讀國際新聞,留學前在一間紀錄片工作室工作,之后回國準備繼續干。她表示從事這個工作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機遇”問題:“我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沒什么計劃,但我本科就在這間工作室工作,留學期間工作也沒斷,回國的話,工作環境熟悉,發展空間更好,而在英國做類似行業,主要一是語言問題,二是一年的時間真的不夠融入。”
Tony來自北京,就讀傳媒專業,對于回國后的工作,不想坐辦公室的他給自己從上到下列出了三個選擇:旅行定制,跨文化策展,汽車媒體。他說:“服務業屬于朝陽產業,國家扶持力度大,目前國內已經有成型的高級旅行定制企業,形勢非常好,回國會首要考慮與業內朋友一起創業。”除此之外,國內更廣的人脈以及顧家的考慮也是促使他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
對于回國可能面臨的困難,除去與國內相同的北上廣大城市競爭激烈,未來落腳點不確定,實習經驗不足,以及父母對穩定工作的要求與自身興趣相悖的壓力,更多的還是集中在信息的斷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