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大學生活
2012年,我拖著兩個行李箱走出紐約肯尼迪機場,那時我很迷茫,僅憑著一個通知就來到了這個時尚之都。在修了兩個學期的語言后,我正式進入Parsons開始了時裝設計的學習。
回想大學的幾年,真可稱之為瘋狂的生活。為了保證學生的工作品質,Parsons規定服裝專業的學生要大三才能開始實習,但到了大一的第二學期,紐約知名品牌 Isaac Mizrahi 時裝公司就錄取了我,當時該公司女裝部總監還主動聯系學校說愿意要我,學校商量后決定破例讓我從大一開始實習,我也成了全年級唯一得到破例資格的人。隔一學期,我又轉到了3.1 Phillip Lim 板房,對美國時尚品牌的制作過程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許燕妮的時裝設計作品。(美國《僑報》/許燕妮供圖)
那時我的時間安排是早上9點去實習,下午4點到晚上10點上課,晚上11點到凌晨做作業,每天我都是連軸轉。來美國后的前三年里,我從沒回過家;暑期里,大家或放假去玩,或回國與家人團聚,我卻選擇留下來自學縫紉和尋找實習機會,累積在國際服裝公司的經驗。
就這樣我瘋狂地過了2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大二時于學校舉行的4個比賽里有3個服裝設計被選進,另外我還進入Fusion Fashion Show,SFC/SOF CaroleLittle Scholarship 和CFDA/Teen Vogue 前三強,是當時唯一入選的中國人。從大二開始,就有人來預購我的作品和板型。
從那時開始,我被同學、老師和時尚界關注。當時教過我的兩任老師認為我很有潛力,曾推薦我到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的英國圣馬丁學院深造。但我覺得Parsons努力打造商業設計人才的理念和自己的更接近,因為我不是一位天馬行空的設計師,我更擅長把創作融合到市場實穿的服裝里,每當有人跟我說喜歡我的設計,并穿上我的設計時,才是對我的最大肯定,也會讓自己覺得一路的堅持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