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就業指導有欠缺
報告指出,在就業指導方面,全澳有半數學校每年在每個學生身上僅投資不到3澳元(約合人民幣16元),這導致大部分年輕人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如“職業過渡計劃”,而且缺乏對就業變化知識的了解。
Youth Action首席執行官艾奇遜(Katie Acheson)指出,知識經濟在不斷發展,“但我們討論年輕人就業的方式并未作出改變”。
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能夠得到有關現有就業,以及10年內就業狀況的更好建議。”
據新州商會近日進行的調查發現,建筑業、制造業和商業服務業是目前澳洲技能工人短缺最嚴重的行業。但教育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超過60%的大學生申請攻讀醫療、社會和文化、管理和商務學位。
艾奇遜表示,對就業機會了解足夠充分的人,往往會選擇就業成功率較高的領域,接受更加對口的培訓。“市場在不斷變化,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全國性的青年就業戰略。”她說,“其中最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從學校入手,要求學校向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就業建議。在每個學生身上僅投資不到一杯咖啡的錢,應該是不夠的。”
年輕人找全職工作太難
現年20歲的阮保羅(Paul Nguyen)是疲于找工作的澳洲年輕人中的一員,3年前他從高中畢業,此后他在青年中心及各地議會,從事了約6000小時的志愿者工作。他擁有社會和社區服務TAFE學位,而且他的每一個雇主都對他的工作表現表示很滿意。但將近兩年的時間里,保羅一直沒能找到一份全職工作。
保羅現居住在Guildford,他已經投了超過100份簡歷,而且從未對工作地點提過額外要求。
然而,將近5年的志愿者經驗似乎對他找工作沒有起到任何助益,雇主們想要的是擁有真正帶薪工作經驗的人。
保羅還透露,中學時,他從未有機會與教師或就業顧問,就他的未來進行一對一的討論。“如果我有這樣的機會,我想我現在的局面應該會更好一點。”他說,“很多中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感到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