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活很精彩 也有困難和挑戰
留學能學到什么?回憶起在瑞典一年的留學生活,黃瑩感慨頗多。
“最大的區別是在課堂上。”黃瑩回憶,在國內上實驗課時,老師會把所有儀器都組裝好,然后將詳細的步驟教給學生,再讓學生操作。
而在瑞典于默奧大學,從實驗儀器的組裝到設計實驗步驟,一切都要學生自己動手。“你想要得到什么結果?需要哪些儀器?如何操作?這些全都要自己思索,這就特別考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黃瑩在瑞典的課余生活同樣精彩。她第一次進入北極圈,看到了美麗的極光;去了瑞典的森林,見到成群結隊的鹿和狍子……一年時間里,她窮游了瑞士、法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留學生活也提高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前從不下廚的她,留學期間會自己做烤蛋糕、做餅干、鹵豬肘子等。
不少“走出去”的小伙伴認為,與外國朋友的文化交流也是留學的一大收獲。
莫豪為加拿大學生表演川劇
西南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二學生莫豪,去年到加拿大的溫莎大學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短期留學。加拿大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育方式讓他大開眼界,他也為當地學生表演了川劇變臉,令對方大為贊嘆!“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不過,留學生活雖然精彩,但期間也不乏各種困難和挑戰。其中,語言障礙就是第一道難關。
西南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大二學生馬黎艷記得,自己剛到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留學時,“老師全英文授課,整節課我只能聽懂1/3。”。此外,大家在課堂圓桌會議討論時,由于涉及種族、社會等級等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詞匯,自己沒辦法準確表達出意思,特別著急。
國外陌生的生活環境和當地的文化習俗,也是對留學生適應能力的考驗。程儷(化名)是我市某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去年9月,她自主申請來到美國一所學校留學。但由于英語不好,也不愛主動與人交流,因此認識的人不多,大多數時間都和中國同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