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親手做的中餐,肖鵬程也經常和朋友一起在家中涮火鍋。
遠在異國他鄉生活,常常想念家鄉飯菜的味道。這時,學子往往會選擇自己動手,制作原汁原味的中國菜肴。帶著濃濃家鄉味兒的菜肴,不僅緩解了學子的思鄉之情,也會征服外國友人的味蕾。
“不過,如果特別想念家里的味道,就會打電話給媽媽,讓她在電話里指導我做。”
不會做菜怎么辦
去找老媽當指導
出門在外的學子總會一兩個拿手菜,而說起學會做這些菜的原因,幾乎與自己的媽媽有關……
趙閆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讀研究生。她說:“我在家根本沒做過飯。出國后發現外面的飯又貴又難吃,沒辦法,只好從網上找食譜,按照食譜的步驟去摸索。偶爾也會和室友一起切磋廚藝,交流心得。不過,如果特別想念家里的味道,就會打電話給媽媽,讓她在電話里指導我做。”
劉曉雅(化名)曾在意大利米蘭圣心天主教大學交換學習。當被問到是怎樣學會做拿手的酒釀小丸子時,她愉快地說:“因為在家的時候經常看媽媽做這個甜品,所以我印象比較深刻。在國外的時候特別想吃,就根據記憶中媽媽做這個的步驟一步一步地自己嘗試著做了。沒想到還蠻成功。每次做成后,我都會和我的外國房東一起分享。”
劉曉回憶起自己出發去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讀書前,母親教他做飯的情景,說:“我出國前,媽媽怕我餓肚子,對我進行臨時培訓,教我做疙瘩湯。結果我出國后連續吃了一個月疙瘩湯,都快吃吐了。”
當然也有例外的,在拿手菜背后有著自己的故事。
肖鵬程現就讀于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他說:“做飯這件事,我算是自學成才。我最拿手的是魚香肉絲和西紅柿炒雞蛋。”停了一下,他接著補充道:“其實,這都是被我前女友培養起來的手藝。我之前談過一個女朋友,她比較愛吃魚香肉絲和西紅柿炒雞蛋。她喜歡吃,我就學著做。偶爾她也給我指點指點。慢慢地,我就學會了。”
“我的外國舍友最近開始詢問我魚香肉絲的做法,想‘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