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本土視角】
泉州威遠樓管委會主任吳培植:
泉州文化推介人人都是載體
泉州古城文化,確實值得好好推廣。
未來,泉州文化發展應突出老城區的文化底蘊。泉州許多國家級文保單位、名人故居等,多集中在鯉城,可以比較集中地將閩南建筑韻味凝結在一起,成為體現古城風情的文化舞臺。我也覺得海歸呂曉毅說得有理,政府要先確定城市發展區位功能,才能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讓外地人一來到泉州,就能感受到泉州味。
另外,泉州是海洋文化,讓人立即聯想到兩岸文化交流,打造閩南文化經濟區,這是泉州的優勢,應該好好利用。廈門就很注重打造閩南品牌,而不是廈門品牌,很多泉州老傳統反而通過廈門這個渠道宣傳出去。對于泉州今后發展思路,泉州市政府要好好討論,研究廈門的做法。
泉州文化推介更應依靠廣大泉州人,每個人都是一個載體,在交談中,不斷地輸送出家鄉的文化底蘊,覆蓋面更快。我到臺南去交流,很多臺南人一開口就是講當地美食,自覺地傳播當地文化。因而,在文化宣傳、推介上,應該是政府起引導的作用,全民參與,才能真正達到傳播的效果。當然,前提是每個人要了解家里藏了什么寶貝。
泉州市創意產業協會秘書長蔣炯:
文化創意產業可挖掘空間還很多
泉州是文化古城,資源豐富,文化創意產業有相當大的廣度和深度來挖。近年來,泉州市政府注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目前,鯉城、豐澤算是做得比較不錯的,幾個創意園區已經搭建完,也引進了一批人才進駐,吸引了人流聚集。不過,去年年底,我到泉州各縣(市、區)走了幾個地方,發現大部分縣(市、區)做得不是很到位,有的甚至還沒做起來,可以挖掘的空間還很多。
剛剛結束的花燈展覽,為泉州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這就是文化服務經濟、經濟反饋文化的生動體現。當然,未來,文化創意產業還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政策引導,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得好好研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