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慈父的馮豆幾天來都吃不下飯
據泉州網-東南早報訊 對我們擁有這樣的司機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是好樣的!我們準備發動公交行業人員向‘最美司機’馮永平學習,學習他盡一個司機該盡的職責。”昨日上午,泉州市國資委主任莊鴻卿告訴記者,把馮永平師傅的后事處理好,將發動泉州公交行業人員學習馮永平的敬業精神。
莊鴻卿說,9月5日看到早報《泉州“最美司機”猝死前仍想著救人》的報道后,他對馮師傅這種盡職精神很欽佩也很感動。馮師傅在他生命的最后幾秒鐘忍受那樣的痛苦,想到的是要讓車上的乘客安全,并做出恰當的處置,盡自己作為一名司機的責任,這是職業道德的體現。這也體現泉州公交司機的敬業精神,這種精神應該讓公交行業的人一起學習。
莊鴻卿對早報連日來的跟蹤報道表示肯定,他表示早報將“最美司機”的事跡和“最美乘客”的舉動真實再現,向社會公眾傳播一種很好的精神。國資委計劃推薦馮永平師傅參評道德模范,并且正在制訂方案,準備發動泉州公交行業人員學習馮永平的敬業精神。
“最美司機”在老家曾救過人馮永平兒子馮豆向記者袒露心跡,講述父親和他的故事
已經是晚上6點多,眾人都在吃晚餐,而馮豆則靠在沙發椅上坐著,顯得憔悴無力。郭慧蓮帶著記者,走到馮豆身邊說:“早報記者來看你了,你和她聊聊。”馮豆靜默很久,才和記者說話,聲音很小。他說爸爸出事這幾天,他都沒什么食欲。
少了個最親的人叫我“豆子”
馮豆說,他的名字是爸爸取的,因為簡單、好記、好寫,平時爸媽都親切地叫他“豆子”,而現在則少了個最親的人叫他“豆子”了。說到這里,馮豆很快地用手捂著眼睛,將頭深深埋在雙腿間。
“爸爸希望我像我的名字一樣,簡簡單單做人。”馮豆說,爸爸是個很溫和的好人,平常教育他要好好讀書、好好做人,不要做壞事,脾氣不要那么急躁,有什么事情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對老爸說。家里的一切有老爸頂著,馮豆只管念書就好。
馮豆說,他9歲時在老家跟爸爸去河邊玩,看到一個小孩在河里撲騰,好像是溺水,爸爸就趕緊下水,把那小孩拉上來,然后教育小孩以后不要一個人在河里玩,很危險。
人們都說他的爸爸是“最美司機”,馮豆說他只想要叫他“豆子”的老爸。在他心里,盡管爸爸是英雄,但其實他想要的是一個普通的、能陪在他身邊的爸爸。
把自己變成爸爸一樣的男子漢
年僅17歲的馮豆還是個學生,看到爸爸媽媽那么辛苦地工作,他利用暑假,在同學的幫助下,在工廠找到份暑期工,“做零件的”。馮豆說,爸爸出事后,他立馬就過來。現在開學了,他向老師請假,說“家里出了點事”,并沒有告訴老師或家人,爸爸是“最美司機”。
馮豆說,以前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現在爸爸不在了,他會聽媽媽的話,等讀完大學找份工作,好好照顧媽媽,替爸爸頂起這個家。他會讓自己從男孩變成像爸爸一樣的男子漢。
從“蘑菇車”到“英雄車”的思考
4個月前,有人在16路公交車的車廂里意外發現了幾朵蘑菇,于是它被某些網友嘲諷為“史上最臟”的公交車;4天前,同樣是在16路公交車上,司機馮永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緊急制動,并最終在數位乘客的幫助下安全停車,救了一車人。于是,馮永平和幾位挺身相助的乘客被贊為“最美司機”和“最美乘客”,16路公交也獲譽“史上最有愛”的公交車。
從“最臟”到“最美”,從長出蘑菇到誕生英雄,16路公交車的華麗轉身固然得益于過去幾個月里全市開展的“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大提升”活動,同時也是由于古城泉州的土壤里不缺乏誕生英雄的種子。
是的,泉州自古多義士——元代的德化道士吳濟川曾治病救人、為民除害,被譽為“活菩薩”、“活神仙”;明初祖籍晉江的航海家王景弘,因救溺水的爪哇土著而不幸遇難……
今日泉州同樣不乏平民英雄——今年7月9日,“最美士官”代龍為救溺水少年犧牲;8月27日,7名“托舉哥”接力救助頭掛窗臺護欄身懸半空的德化5歲女孩……9月5日誕生的“最美司機”和“最美乘客”不過是身邊英雄的又一生動例證。
誠然,我們周遭也會發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正如天空不會永遠都是亮色的——但只要有好的因子、善的種子,只要懲惡揚善、舉直錯枉仍然是多數人的本質訴求,只要我們每個人不吝惜涓滴善舉、不放縱細微惡行,我們相信,“骯臟的蘑菇”會因為失去其依存的土壤而消失,更多的“最美”個體、群體將源源不斷涌現。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羅丹語)16路公交的“涅槃”,前述身邊英雄的義舉,給了我們堅定的信心。接續英雄的軌跡,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流淌在我們身上的道德血液轉化為實際行動,行己之是、克己之非,讓更多的正能量在天地間流轉。唯其如此,我們的生活才能“讓好的更多,讓壞的更少”,這世界也才能變成美好的人間。(記者 陳小芬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