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災區獻愛心,假如你手上有28萬元現金,你會怎么做?晉江有個商人,他提著這么多現金徒步進村,挨家挨戶給最困難的災區群眾發放現金,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夜宿農村,甚至為多發一戶寧愿挨餓。四川災區的農村流傳著他的故事,就連成都街頭的出租車司機,也都在說著他的故事。他就是33歲的賴金土———晉江一家陶瓷企業的老總。昨天,是他進村發錢的第5天。(5月31日人民網/海峽都市報)
賴金土肩負福州、廈門、泉州等地企業界朋友的重托,挨戶發放現金。因需要救助的災區群眾太多,賴金土只能走一個村算一個。每到達一個村,他首先要確定的是這個村最困難的群眾有多少人,要么通過村干部,要么隨機訪問村民。他最大的一筆資助款是給了一位孤兒女孩2000元。賴金土的義舉使他和他的朋友們與災區人民的心貼得更緊,感動了災區人民,更該感動那些正忙于下發救災款物的災區各級官員。
面對面的捐助既有捐助者想身臨其境感受災區人民困難的初衷,也有對通過各種平臺捐款能否將善款真正送到災民手中的擔憂。賴金土說得好,“錢要發完很容易,但要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上,需要耐心和毅力。”賴金土挨戶發現金應成為災區官員下發救災款物的樣板,負責救災款物發放的官員就應該像賴金土那樣不怕麻煩,不怕辛苦,不怕勞累,不怕挨餓,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既掌握第一手資料,又能將救急之款送到最困難的群眾手中,同時也是對全國人民愛心的尊重與回報。
誠然,傾囊相助的全國各地獻愛心者不可能都像賴金土這樣拎著錢袋子挨村逐戶發放捐助款,但是,通過災區各級官員認真細致、高度負責,不辭辛苦的走訪、核實;登記、發放,既做到公開分配,陽光操作,又能接受專門的紀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定期向社會公布救災款物使用情況,在救災款物使用中建立公信力,確保救災款物全部用于災區重建家園,確保每一分錢都能真正到送到災民手中,獻愛心者將消除顧慮,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