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
戲曲藝術溫暖傳承 總導演淚灑錄制現場
在《喝彩中華》的舞臺上,年齡最小的“喝彩人”僅4歲,最年長的則有94歲。他們中有初學戲曲卻已唱得有模有樣的孩童,有接觸戲曲后沉醉其中的90后票友,有身懷絕技、為藝術投入畢生精力的戲曲表演者,也有放眼新領域拓展戲曲表現方式的跨界藝術家。表演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不僅會有難得一見的蹺功、皮影芭蕾等絕活兒,搖滾、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等表演形式也將與戲曲跨界碰撞,一一呈現在《喝彩中華》的舞臺上。無論是劇種數量、表演形式、還是“喝彩人”的年齡跨度、職業背景,《喝彩中華》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度與包容度。
《喝彩中華》本周六開播
每一個“喝彩人”都有著與戲曲密不可分的人生經歷。比如耄耋之年的老人堅持登臺,只為把對晉劇的堅守傳遞給自己的兒孫;29歲的武生曾在訓練中摔碎顱骨、一度癱瘓,可為了自己的戲曲夢,他堅持復健,終于重返舞臺。這些關乎夢想的故事在《喝彩中華》中還有許多,錄制過程中,總導演王昕軼也感動于“喝彩人”對藝術的追求,多次淚灑現場,他感慨道:“他們想做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為自己鐘愛的戲曲藝術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