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各種“酸奶”產品令人眼花繚亂,換個“名堂”,價格上就有明顯差距。然而很少有消費者會注意到,這些產品有的是酸奶,有的只是飲料。近日,有市民向后溪工商所投訴,家中買的酸奶名不副實。
家住集美的陳先生幾天前訂購了30瓶某品牌“發酵酸牛奶”。回家后,他發現這款產品乍看和酸奶很相似,但從配料表上看,其成分卻不是純正酸奶,大部分是飲用水和十幾種添加劑。陳先生認為這款產品名不副實,就向商家反映,但對方對他的質疑置之不理。最終,在后溪工商所12315工作人員介入調解下,商家為陳先生辦理了全額退貨退款。
據了解,除了陳先生買到的“發酵酸奶”,市場上還有很多添加了水果、雜糧等原料的“風味酸奶”。選擇幾款產品比較后發現,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有的只有2.5%;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為11%-12%,有些則高達15%。“這種產品無非是用更甜的口味吸引嗜甜的消費者。”面對眾多標示為“酸奶”的產品,工商人員建議,消費者選購時不妨看一下營養成分表,盡量選擇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產品。比較蛋白質含量。“部分酸奶名頭雖大,但營養卻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