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成立,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當選主委單位;骨質疏松防治新進展學習班同日舉行。在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主委單位、廈門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掛靠單位“雙重身份”加持下,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為“健康廈門”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有數據顯示,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提升與慢病過早死亡率下降呈正比,而健康科普是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的關鍵。
在“健康廈門”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正式揚帆起航,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當選主委單位。廈門市衛健委副主任王德猛對此寄予厚望:“科普分會的成立,將促進廈門市科普工作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2025年骨質疏松防治新進展學習班同日圓滿召開。王德猛表示,希望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作為廈門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掛靠單位,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攜手醫療同道助力打通“防篩治管康”全流程管理,推動全市骨質疏松防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科普分會成立
匯聚衛健系統精英力量
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的成立,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和科普工作者搭建了一個資源共享、經驗互鑒的高質量交流平臺。廈門市醫學交流與衛生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廈門市醫學會秘書長林清國表示,廈門市醫學會將全力支持科普分會的建設,希望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聯合兄弟醫院,開創全市醫學健康科普工作新局面,加速推進市衛健委建立“醫防融合,防治一體”的慢性病防治體系。
廈門市醫學會副秘書長原曉景介紹,這一平臺匯聚了我市衛健系統精英力量。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主任陳增淦當選科普分會主任委員,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鴻志主任醫師、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李華主任醫師、廈門市中醫院林志東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唐蓉主任醫師當選副主任委員。
據悉,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傳承發揚上海總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優良傳統,自建院以來就常態化開展“健康促進大講堂”,以黨建帶群團,通過舉辦科普講座、健康咨詢,組建科普“國家隊”,構建宣傳矩陣,完善考評機制等舉措,打造健康科普“新藍本”,該模式更是獲評市委組織部舉辦的首屆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名譽院長顧建英表示,希望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作為主委單位,積極搭建好醫學專業與公眾健康需求的橋梁,充分發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讓滬廈攜手共促健康科普事業的發展,更好地造福廣大患者。
防治中心筑基
全鏈條守護市民骨健康
骨質疏松防治是國家慢性病防控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健康科普的重點領域之一。值此科普分會成立的契機,2025年骨質疏松防治新進展學習班同日舉行。
經廈門市衛健委層層選拔,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于去年10月成為廈門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掛靠單位,并依托上海總部學科優勢與董健名醫工作室的技術引領,構建完善“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科普”全鏈條服務模式,推動廈門及周邊地區骨健康服務能力躍升。此次骨質疏松防治新進展學習班是防治中心成立后舉辦的第三次學術活動,特邀滬閩兩地骨科、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個領域的專家授課分享,反響熱烈。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周建軍強調,骨質疏松作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關乎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健康中國”戰略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的關鍵落點。“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以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掛靠單位與市醫學會科普分會主委單位為‘雙引擎’,推動‘醫教研防’深度融合,構建健康服務新高地,為健康廈門、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復旦中山’力量。”
同步
滬廈同質譜新篇 優質診療送到家門口
作為全國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開業近8年來,與上海總部實行“同質化”管理,持續將“復旦中山”人才、技術、品牌等落地廈門,精準填補80余項廈門乃至福建醫療領域技術空白。以骨科為例,在知名骨科專家董健教授的指導支持及其名醫工作室專家的助力下,執行主任陳增淦帶領團隊在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運動醫學、創傷骨科、骨腫瘤骨病等多個領域取得顯著突破。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張博恒表示,醫院將在骨質疏松防治一體化及分級診療中發揮好領導作用,致力將廈門骨質疏松防治中心建設成為國內慢性病防治體系的標桿,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骨科高水平的優質診療服務。
聲音
●董健(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候任主委、中國醫師學會骨科分會副會長、廈門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主任):
國家要求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并駕齊驅,我們科普工作的主力軍,譬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醫生要積極投身于科普工作,切實提高居民健康素養,讓更多百姓獲益。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有幸擔任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主委單位、廈門市骨質疏松防治中心掛靠單位,相信在“雙重身份”的加持下,必將醫學科普及骨質疏松防治工作做得越來越好,為健康科普事業的發展和區域骨質疏松防治水平的提升貢獻智慧力量。
●陳增淦(廈門市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主任):
我們要搭建一個權威平臺,整合廈門專家資源,同時深化滬閩、滬廈兩地醫學科普工作的密切交流與合作,形成科普工作的強大合力,創作百姓看得懂的科普作品,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全力以赴將預防為主的思想落到實處,提升市民的健康素養和科學防病能力,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的發生,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通訊員 洪于蕙 黃婷婷 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