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好時節。松土翻地、育秧插秧……廈門田間地頭春潮涌動,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春耕春種圖徐徐展開。
29日,走進同安區云埔村,廈門農發優質水稻新品種示范基地傳來機械的轟鳴聲。廈門順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志順駕駛高速水稻插秧機,種下一排排嫩綠的秧苗。
“這是今年的第一個機械插秧訂單,共有六七畝地,預計兩個小時可以完成。”張志順說道。如今,工廠化育秧越來越受到農民青睞,廈門順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培育的秧苗供不應求。
“到目前我們培育的秧苗可以滿足1500畝水稻田的種植需求,但現在我們已經不敢再接新訂單了,忙不過來。”他說,接下來每天他和其他社員都會在田里插秧,預計要一直忙到6月底。
張志順透露,今年合作社將首次提供無人機旱稻飛播作業服務,這有望實現我市無人機飛播作業零的突破,目前已有意向作業面積約300畝。
廈門農發同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武德介紹,云埔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示范基地今年春耕計劃種植上百畝水稻,選擇的是優質水稻品種“佳禾165”。種植過程改變傳統人力生產方式,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實現全程機械化,做到“機器換人”,不僅節約生產成本,也能提高水稻種植效益。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昔日農民站在田里彎腰如弓、忙碌插秧的身影不再多見。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將力爭推動水稻工廠化育秧的服務面積突破15000畝,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可達80%。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