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強勁拉動消費
史上“最長黃金周”帶來了刷新紀錄的國內游客總量,各地旅游消費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2國慶黃金周旅游人氣排行榜上,上海以791.8萬游客位居國內城市中的第二位,較去年同期增長20.65%;實現旅游收入70.4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6.94%,顯露出旅游對消費的強勁拉動作用。
黃金周期間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雙雙大增,讓眾多行業分享到一場前所未有的“節日盛宴”,但同時一些景區也同步遭遇到接待能力“超標”的瓶頸。在旅游專家看來,要抓緊創造良好的出行和旅游環境,適當分流引導,才能提高游客的游覽舒適度,釋放出更大的旅游消費能力。
成本降低激發消費
在本次黃金周中,國務院下發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節省了自駕游大量交通成本。滬上白領張先生告訴記者,“原本從上海開車回一趟老家寧波,單程路費就要160元左右,這次假期來回就一下子省下了300多元。”
在高速公路小客車免費“新政”的助推之下,“自駕游”確實在長假里持續升溫,市假日辦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29日上午8時至10月5日上午8時,本市主要高速公路道口進、出滬客車數分別為83.59萬輛次、116.56萬輛次,分別同比增長41.27%、71.41%,而通過鐵路、民航抵滬游客的同比增幅都顯得不溫不火,港口抵達游客更是同比減少了57%。
與此同時,“十一”期間,滬上主要旅游景區的各類商旅經濟指標增長明顯。旅游節期間,全市共實現銀行卡跨行交易金額806億元,5605萬筆,同比增長46.9%和18.8%。其中,餐飲娛樂、航空百貨等旅游相關產業刷卡交易金額共208億元,同比增長80.9%,刷卡筆數2638萬筆,同比增長24.7%。
散客化、自駕游是國內游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專家指出,黃金周期間,高速公路首次對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激發了很多人的出行愿望,特別是家庭出行數量激增。而節前多個旅游景點下調門票價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成本,同時也為景區帶來了吃住玩購等方面的更多收益。雖然只是政策層面的一些微調,但效果非常明顯,“國內景區景點門票較高、漲幅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旅游消費,建議更多知名景點加入降價行列,并且黃金周節假日景點優惠讓利應該制度化、常態化。”
旅游環境尚待優化
“‘人山人海’式的集中出行旅游,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但也暴露出景點服務設施、管理質量等存在的問題,”有網友在微博上感嘆,“中國旅游業發展,期待人民群眾收入不斷提高,個人休假舒適度不斷提高。”
事實上,大力發展旅游業,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既是經濟發展轉型之需,也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著力點,當“最長黃金周”的大考來臨,應考的不僅僅是高速公路、旅游景點,更應是各項配套制度、服務與管理水平。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是否有假期依然是影響旅游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黃金周只增加一天假期也對旅游出行有明顯影響,因此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保障公民的旅游權利。針對不少景區出現人山人海、旅游體驗大降的狀況,他指出,國內景點一直以來并沒有嚴格的人流控制,景區管理容量的問題與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時間等有關,應當綜合計算,給出最佳游客數量,“景區和交通部門應該完善預警機制,提前讓游客獲悉景區和交通的運行情況,及時調整旅游路線,避免扎堆。”
全國假日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研究制定客運車輛相關標準,加快完善自駕游配套設施建設,適時啟動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運行機制研究,推動假日旅游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