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桂林,當我說起要去熊村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親朋好友的反應都是:“在哪里?”距離熊村不過數(shù)公里的大圩古鎮(zhèn)如今知名度日漸提高,而熊村,連本地人都鮮有耳聞。
古老的街巷
其實熊村并非地處深山偏遠之地,從桂林開車往大圩冠巖古東等景點的方向,快到大圩有個十字路口有個非常明顯的路標,表明往北為熊村,往南為大圩古鎮(zhèn)。
大圩到熊村的鄉(xiāng)村公路也挺好走,我的妖精閨蜜把車開得很穩(wěn)當,我只管欣賞窗外的青山綠水桃花紅菜花黃。
估摸著快要到的時候,卻看到一個新路牌上寫著“雄村”,問村民,得知此雄村即是彼熊村。估計是村干部覺得這個名字更響亮更有前途吧!
路邊有集市(桂林人稱之為“圩”),問人古村在那里,一個非常樸素的中年婦女給我們指路之后又帶著我們走到那個不過二三十米開外的路口,好象生怕我們走錯,一個趕著一頭嘴里叼著一袋垃圾的豬的中年男子則用口音極重的普通話對我們說:“你們要是昨天來就熱鬧了!”奇怪,明明我們用桂林話打招呼的,他干么非要說普通話?
村里很靜,鮮見其他游客。窄巷兩邊的老房子大都是明清風格的。熊村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個古圩,這條曾經(jīng)使用了600多年的商道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后因鐵路的開通而被廢棄,熊村也隨著古商道一同衰敗沒落了。
曾經(jīng)繁華的印記
村子里很多房子大門緊鎖,門窗上結著蛛網(wǎng),有的房子雖然有人住,但漆黑的堂屋里空空洞洞只有幾張破桌椅,一副頹敗荒涼的樣子,只是透過堂屋的后門依稀可以看到天井里晾曬的衣物,擺放的盆盆罐罐,才能感覺到生活的氣息。
古村里沒有任何商業(yè)設施,不要說這年頭別的古村鎮(zhèn)中常見的酒吧客棧,連為村民們提供生活用品的小雜貨店都沒有。
所有的商店都在村子另一邊的新建筑群里。一個村民告訴我,有點錢的人都到另一頭蓋新房子去了,口氣里透著羨慕。
我問一位大姐可不可以拍她家,她一面回答“都是破爛有什么好拍的”,一面又說“經(jīng)常有人來這里拍這些爛房子,還有人來畫畫,前一陣有個人就在我家前面這里畫了一個月!”
村中的中青年或者孩子大多對鏡頭視而不見,而那些老人發(fā)現(xiàn)有鏡頭對準他們的時候,則刻意轉(zhuǎn)過頭來給你拍正臉。曾經(jīng)看到一位老爺子坐在自家木門邊,目光有些呆滯,大聲跟他說新年好老人都沒有反應,可我一舉鏡頭,老人立刻轉(zhuǎn)過臉來給我拍正面。
走在村里發(fā)現(xiàn)一個有點奇怪的現(xiàn)象,似乎越是原來是大戶的人家越是沒人住。經(jīng)常看到精美的雕花窗欞上蛛網(wǎng)密結,臺前墻角雜草橫生,甚至被改造成了豬圈。不知主人是社會變革時被革掉了性命,還是發(fā)了財搬遷別處蓋了新居,問鄰居的村民,也說不清,只是說“早就沒人住了!”
走在熊村的小巷里,難免有些感慨。如今全國各地的古村鎮(zhèn)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酒吧客棧遍地開了,熊村的寂寞顯得那么另類。
不知道更名為“雄村”之后,它的未來會怎樣。不是在寂寞中破敗消亡,就是寂寞中異化商業(yè),目前中國的大多數(shù)古村落似乎只有這兩種選擇。
除了懸掛大紅燈籠招引四海小資和在蛛網(wǎng)荒草間默默腐爛消失這兩種選擇之外,希望熊村還能有另一種更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