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才幾天,孫子天天抱著平板玩到半夜,說他兩句就頂嘴,還翻出去年我沒收他手機的事……”最近,不少祖輩在暑期帶孫時犯了難:本想趁著假期管教孩子,可一“翻舊賬”就鬧得祖孫關系緊張。暑假正值隔代養育高峰期,祖輩如何實現智慧溝通?結合暑期長輩們帶孫的場景,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的林老師分享了幾個實用思路。
翻舊賬不好
越說越傷感情
場景1:孫子小宇暑假第一天就把作業拋在腦后,躲在房間里打游戲。爺爺推門看到滿地零食袋,火氣一下子上來:“你看看這屋子!去年暑假作業寫到開學前一天,老師打電話批評家長的事忘了?還有上次數學考砸了,是不是又想重蹈覆轍?”小宇“砰”地關上電腦:“你就記得我不好!去年我還拿了編程比賽獎呢,你咋不提?”
林老師解析:暑期本是孩子放松的階段,祖輩若用“去年”“上次”的錯誤反復施壓,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正我怎么做都被否定”的抵觸心理。不如換成:“小宇,你編程比賽拿獎時每天琢磨代碼的認真勁兒,爺爺可記得清清楚楚。要是把這股勁兒用在暑假作業上,是不是能既玩得痛快又學得扎實?”
場景2:孫女朵朵暑假來奶奶家吃飯,嫌冬瓜湯沒味道,把碗一推。奶奶忍不住念叨:“就你事多!去年在姥姥家吃飯把青菜全挑出來,被你媽訓哭的樣子忘了?還有上回在幼兒園……”朵朵把筷子一摔:“你總說我!姥姥還夸我現在肯嘗新菜呢!”
林老師解析:暑期孩子飲食不規律本是常見問題,祖輩翻出“去年”“上回”的糗事,會讓孩子覺得“我的進步你根本看不見”。不妨試試:“朵朵今天主動嘗了一口西紅柿炒蛋呢!奶奶明天試試你教我的‘番茄冬瓜湯’做法,說不定你能開發出愛吃的新菜式?”
用“正向錨點”
替代“舊事重提”
天天暑假想熬夜看動畫,他的奶奶沒直接訓斥,而是拿出日歷本:“聽說小學生暑假能解鎖‘時間管理大師’成就哦!昨天你主動關電視去洗漱,這就是‘自律小勇士’的第一步呢。要不要和奶奶一起設計個‘暑期作息闖關表’?每堅持3天就貼個星星,攢夠10顆換你最愛的樂高?”孩子一聽來了興致,主動商量起作息時間。
林老師十分認可天天奶奶的做法。他指出,暑期孩子對“游戲化任務”接受度高,祖輩用具體的正向事件替代“你總熬夜”的負面評價,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的進步”。
琳琳暑假總搶爺爺的手機刷視頻,她的爺爺沒翻“上次摔壞平板”的舊賬,而是笑著說:“琳琳最近是不是在學剪視頻呀?爺爺手機里有你去年給我拍的釣魚視頻,一直沒舍得刪。你能不能當我的‘暑期短視頻老師’,教教我怎么把視頻配上你喜歡的卡通貼紙,咱們一起做個‘爺爺的釣魚日記’系列,發給你爸媽看。”琳琳頓時來了興趣,不僅教爺爺用軟件,還主動約定每天只玩半小時手機。
對此,林老師表示,暑期孩子渴望被認可,祖輩將沖突轉化為“需要孩子幫助”的合作場景,既能滿足孩子的價值感,又能自然建立規則。
祖輩溝通
可試試正向引導
強強暑假在家亂扔玩具,他的奶奶沒提“上次把遙控器藏沙發里”的事,而是拿出兩個收納箱:“強強知道嗎,你姑姑小時候暑假最愛玩‘玩具回家’游戲,把積木送回‘方塊城堡’,繪本送回‘故事書架’。現在姑姑成了整理高手,還說這是小時候跟奶奶學的呢。你想不想挑戰一下,今天讓這些玩具比昨天早10分鐘‘回家’?”強強笑著開始收拾,還主動說:“明天我要讓它們更快‘回家’!”
林老師指出,暑期孩子容易因“無事可做”產生懶散情緒,祖輩用“姑姑小時候”的正向榜樣替代“你總亂扔”的指責,能讓孩子在模仿中建立責任感。(記者 劉曉娟)
■采訪手記
暑期是隔代相處的“密集期”,祖輩不妨把“翻舊賬”的精力換成“攢新賬”——多攢些孩子的進步瞬間、暖心舉動,用“今年暑假你又長大了”的肯定,替代“你以前總犯錯”的否定。當舊事不再是“傷疤”,而是變成“成長的腳印”,祖孫間的夏日時光,才能真正成為甜蜜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