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大殿的屋檐修補好以后,我們六月份的民俗活動就可以如期舉辦了。”通天宮管委會的老鄭臉上寫滿了期待。
通天宮位于鯉城區通天巷,始建于宋代,現存為清代建筑,是泉州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前,鯉城區紀委監委在實地走訪檢查中發現,通天宮大殿內堆放雜物、屋檐白蟻侵蝕嚴重,存在多處裂痕,可能有坍塌的隱患。督查組第一時間將檢查情況通報區文旅局,要求整改。區文旅局啟動文物建筑防災減災應急處置預案,對通天宮采取差異化防災保護措施,4月底,通天宮保護修繕項目正式進場施工,預計將于6月下旬完工。
通天宮的保護監督是鯉城區紀委監委強化政治監督守護世遺之城的一個縮影。
鯉城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林帶隊實地查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錫蘭僑民舊居保護情況
鯉城區濃縮著泉州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1處,為此鯉城區紀委監委建立古城文化遺產保護“一體兩翼”聯動監督工作機制,通過文物保護專項督導和日常監督“巡回護航”,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檢查,對各文保單位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保護修繕等方面進行全面排查,將監督發現問題分類整理形成臺賬,督促責任部門整改。
既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鯉城區紀委監委建立“一月一會商”制度,每月組織相關責任部門及派駐紀檢監察組就督導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會商,推動文物保護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落實。對于未整改、無法整改的問題,與相關職能部門定向聯動,分析、討論問題根源,提出解決方案。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百名紀檢監察干部進鄰里”活動,組織113名紀檢監察干部分組、分片、分節點“近距離”開展監督,對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持續跟蹤督促落實。
“是否加強文物巡查力度?周邊環境管控措施是否落實……”日前,鯉城區紀委監委干部來到鯉中街道和平社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宗漢故居進行回訪。
原來,鯉城區紀委監委在對黃宗漢故居開展“古城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督查時發現,故居內枯樹樁因周邊住戶高空扔煙頭導致著火,火情雖未波及文物本體和周邊建筑,也未造成人員受傷,但暴露出文物周邊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請貴單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舉一反三,加強文物巡查力度及周邊環境管控……”區紀委監委隨即將問題反饋給相關責任部門。
鯉城區紀檢監察干部走訪黃宗漢故居
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黃宗漢故居周邊架起了數臺高清攝像機,專門捕捉高空拋物,街道為故居增配滅火器,向周邊群眾發放告知書、簽訂承諾書,增強居民防火意識。
此外,鯉城區將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巡察監督重點,緊盯工作重視不足、責任落實不細、監督管理不力等問題,深入一線,實地察看走訪,堅決糾治文化遺產保護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發現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突出問題3個。推動區文旅局進一步落實落細文物保護監督管理職責,針對巡察反饋問題,開展轄區文保單位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
“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鯉城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區紀委監委將約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敷衍塞責、整改不力單位的分管領導,以嚴格的督查問責機制倒逼問題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