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活態古城”的文化味與煙火氣

來源:人民網 2024-01-29 10:01 http://www.413629.com/

  沉浸式體驗“簪花圍”穿梭市井之間,“打卡”特色博物館深入了解海絲文化,看木偶戲聽南音感受千年非遺之美……近年來,泉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逐漸成為海內外游客爭相探訪的熱門城市。這座歷史悠久的世遺古城,正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早在2021年7月25日,隨著清脆的木槌敲擊聲響,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申遺成功,讓這座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古城迅速嶄露頭角。隨著“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城市標簽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一探究竟。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泉州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歷經千年傳承發展,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這里獨特的文化氣韻。

  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6項世界級非遺項目、36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被更多人看到,泉州堅持活態傳承,在政府搭臺、全民參與之下,讓古韻與新潮相融,讓文化味和煙火氣共存。

  ——美在泉州。“海風千萬里,不如花開四季簪”,近兩年來,泉州的大街小巷涌現了許多身披大裾衫、下著寬腿褲、頭戴簪花圍的女游客。追尋“蟳埔女習俗”的熱潮,為這個依偎泉州灣的小漁村帶來了勃勃生機,簪發戴花的蟳埔女也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唱在泉州。作為世界級非遺的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稱為“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婉轉典雅的千年古音,牽動的是無數人的濃濃鄉情。特別是在南音表演唱《百鳥歸巢》亮相央視春晚后,裊裊余音更是時常在街頭巷尾繚繞。

  ——食在泉州。地道的面線糊、熱騰騰的炸醋肉、鮮美的特色海鮮、消暑解渴的四果湯……漫步在泉州城內,各類傳統小吃絕對能滿足游客的味蕾。從傳統早餐到夜市小吃,每一口都是對泉州飲食文化的深度體驗。

  如今的泉州,體驗民俗文化的游客絡繹不絕,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與古城的歷史遺跡相互輝映,人們在這里與過去對話,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歷史長河。深愛這片土地的泉州人,也在以他們的方式小心呵護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息,守護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過去一年,泉州全市累計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接待游客8652.9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53.9%,全市接待游客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兩項均居福建省第一。

  隨著龍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前不久,世遺泉州“煙火鬧新春”文旅消費季正式啟動。“尋龍記”、海絲蟳埔文化節、2024泉州非遺年貨節等一系列文旅主題活動即將陸續登場。

  泉州的文化繁榮與民眾的美好生活互促共融,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人氣。屬于泉州的精彩故事,還將不斷上演。

 ?。ㄈ嗣窬W記者 劉微)

原標題:何以中國·向海泉州|“活態古城”的文化味與煙火氣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注意了!兒童睡覺打呼嚕 可能是上氣道阻塞
  • 鯉城區舉辦“安全生產月”知識競賽活動
  • 泉州:女子視物模糊 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隔墻工廠”有新意?惠安這么做→ 海峽花卉產業園內技術人員察看蝴蝶蘭長勢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全國約七成宅基地發證 一本產權證帶來農 福建藝術類本科校考批、普通類本科提前批 傳承優良傳統 汲取奮進力量 三明市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專題班在滬開班 一見·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我們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