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豐澤區圍繞“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這一主線,從強“大腦”、健“四肢”、凈“五臟”、常“體檢”等方面入手,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取得明顯成效。上半年,全區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全面下降,轄區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態勢。
強“大腦” 打造又快又準的“神經中樞”
建立一個戰時機制,變“各自為戰”為“合力攻堅”。實施“戰時制、主官上”,豐澤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深入社區一線,督促指導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落實。抽調區應急、住建、消防、商務等部門精干人員,整合監督力量,組建專項工作組,一盤棋合力推進整改,改變部門“關門單打”搞整治的低成效局面。認真梳理編制《安全生產權責文件匯編》《安全生產檢查導則》,逐一明確各部門、各街道職責清單,嚴防機構改革職能劃轉期間的監管空檔。截至6月底,安全生產專項指揮部共派出檢查組7656個,排查場所26295家次,整改率95.73%。
建立一份責任表單,變“口頭重視”為“動腦用心”。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清單,實行交辦制、臺賬制、銷號制、通報制管理。按重點隱患、一般隱患出具分類處置意見,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逐項分解到各部門、各街道,抓好整改落實。強化安全風險評估,形成《豐澤區區域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報告》和各行業領域企業臺賬,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對轄區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逐級開展排查。
建立一套信息系統,變“模糊指揮”為“精確制導”。依托市、區兩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信息系統,督促及時上報隱患自查自糾動態情況,要求區直部門和相關街道對上報情況真實性、準確性負責。截至6月底,已有4008家企業通過市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系統上傳自查情況,自查錄入率達98.8%,整改率94.2%。期間,對涉及重復報送、多頭報送,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線索的,強化問責追責,共排摸出各類表格147份,清理、廢止35份。
健“四肢” 打造從嚴從實的“監管網絡”
抓行業監管,注重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在督促各部門履行行業監管職責的同時,定期召開會商會,化解各行業重難問題;不定期到街道社區檢查安全隱患點,聽取專項工作匯報,當場會商化解“疑難雜癥”隱患點。堅持“聚合內力”、“整合外力”,組織專家“把脈問診”。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安全專業技術、評估認證等服務,抽調130名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和49名專家,同時委托2家技術服務機構,對轄區涉及使用危險化學品、有限空間、涉氨制冷企業、消防隱患場所和存在安全隱患房屋,進行技術指導、危房等級鑒定,提供現場技術服務指導。
抓屬地監管,堅持“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各街道實行“黨委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三級聯動模式,加強社區一線排查整治力量;每日在微信群公布排查整治進度,對工作落后的社區主干,進行現場指導、約談督促。全區新增高清視頻監控6000路,初步形成“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安全防控網。依托微信小程序,制作問題線上收集表,實現可查詢可追溯,簡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抓網格管理,打通末端管控“最后一米”。把轄區區域空間范圍劃分成593個網格,形成“以總指揮部為作戰主體、各街道為作戰單元、各網格為作戰小組”隱患排查模式,確保不漏一企一戶。層層壓實責任,對排查出的隱患和整治情況,由社區經辦人、社區主干、街道分管領導、街道主要領導、技術人員共同會簽報送,層層傳導壓力。
凈“五臟” 打造自防自治的“安全主體”
強化“心臟”造血功效,狠抓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實行“紅名單、黑名單”制度,將泉州市豐澤區紫星職業培訓學校等安全主體責任落實較好的單位,納入市級安全生產領域守信行為聯合激勵對象。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安全隱患排查,積極發現并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對經查實的舉報線索,給予500-1000元獎勵。近階段來,共處理群眾舉報件31個,均組織街道、部門第一時間核查回復,取得良好效果,有力促進各個企業強化安全主體責任意識。
強化“肝脾”消毒功效,狠抓安全規章制度落實。推進安全生產守信激勵機制,對安全生產守信激勵對象設立守信“綠色通道”、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容缺受理”等措施,對企業評優、評先、評重點企業等環節,落實安全生產審核制度,營造自律、誠信、守法的社會氛圍。設置工程技術人員獎勵機制,對工程技術人員積極出力獻策的,予以所在企業、個人通報表揚、信用加分。鼓勵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根據自身安全生產需要,就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規章制度完善等重點事項,委托安全中介機構為其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技術、管理服務。全區已有260家企業根據自身需要自主聘請專家,累計完成企業風險評估報告251家、企業標準化建設指導4家、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3家。
強化“肺腎”強身功效,狠抓安全硬件軟件建設。一方面,加強安全隱患相關數據庫建設,在2019年試點成果基礎上,全面推進智慧用電系統、電動車智能充電樁系統建設,已安裝“智慧用電系統”221套,涉及7家企事業單位,安裝“電動車智能充電樁”26個,涉及10家企事業單位。另一方面,幫助相關重點企業從系統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全過程采取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常“體檢” 打造防微防重的“預警機制”
實施“掃雷”行動,及時清除“癌癥”、“絕癥”。強化公檢法聯動,邀請專業法律顧問參與,對行政機關移送的破壞房屋結構、違反消防法規、觸犯《安全生產法》等行為,及時依法依規立案審查,對煽動、組織抗法等行為,由公安機關依法從快從重處罰。采取“查封條”、“黑名單”和“斷水斷電斷氣”的手段,督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按要求進行整改。期間,依法依規實施停產停業整改36家。
實施“清零”行動,經常排除“發炎”、“膿包”。緊盯房屋安全、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特種設備、學校安全、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開展隱患“清零”行動,集中強化隱患精準治理。各部門和各街道協同作戰,及時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和《復查通知書》,全程督促隱患整改,做到整改前后“三個有”(有圖片、有資料、有對比),形成閉環整改。
開展“強身健體”活動,做到“不感冒”、“少感冒”、“不嚴重感冒”。在草幫水庫舉辦防汛應急搶險演練,進行排洪渠坍塌段應急搶險、沖鋒舟搜救轉移水上受困人員等科目操練,提高防汛搶險隊伍快速反應、搶險處置能力;在華大街道中石化順達加油站舉行危險化學品突發事故應急演練,進一步磨合區政府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強化政企之間區域性應急合作能力。舉辦企業用電安全在線課堂,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直播,全區近140余家企事業單位、1200多名安全管理員收聽收看。通過網絡直播平臺,為轄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員等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受教育人數1萬余人。“安全生產月”活動中,以全國知識網絡競賽為抓手,將組織競答的過程轉變成普及教育的過程,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