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1日訊(福建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吳德月)9月10日上午,豐澤區非遺館——福建烏龍茶制作技藝(清源山茶)分館授牌儀式在清源山茗山茶村清源茶院舉行。原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莊晏成、原泉州市委副書記吳漢民、原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翼平、豐澤區委宣傳部部長周順安、豐澤區文體旅游局局長王少容、清源街道辦事處主任王聰義及泉州市非遺、文學、美術、書法、收藏、工藝美術和茶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們出席了授牌儀式。
據悉,為更好地傳承、弘揚清源山茶文化,更深入、更廣泛、更直觀地傳播體驗省級非遺清源山茶制作技藝,在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指導下,泉州市豐澤區委、區政府的重視與大力支持下,由豐澤區文體旅游局主建、泉州市茗山茶莊園有限公司承建的豐澤區非遺館——福建烏龍茶制作技藝(清源山茶)分館已落戶茗山清源茶院?;顒由?,豐澤區文體旅游局局長王少豐澤區非遺館·福建烏龍茶制作技藝(清源山茶)分館授牌,原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莊晏成、原泉州市委副書記吳漢民為清源茶院揭牌。
豐澤區文體旅游局局長王少容為清源山茶制作技藝分館授牌
原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莊晏成、原泉州市委副書記吳漢民為清源茶院揭牌
授牌儀式后,領導及嘉賓一同參觀了清源山茶制作技藝傳習所,觀摩清源山茶的制作工藝,并觀看宋元茶藝展示。
據了解,清源山茶歷史悠久,宋元時期,清源山茶就隨德化瓷從刺桐港遠銷海外,故海上絲綢之路也稱“茶瓷之路”。清源茶是海絲遺茶,泉州第一茶,也是豐澤區唯一的茶產品。據考證,蔡襄二知泉州,在泉州制“密云龍茶”進上。清源山是閩南烏龍的發源地之一,作為泉州的母親山,儒、釋、道三者合一,歷史人文遺存豐富,從摩崖石刻、碑刻、文人詩篇、官方地方文獻都能佐證清源山茶與諸多名宦、僧道、文士有著密切的聯系,承載著中國茶文化的優秀傳統,清源山茶文化源遠流長。
2011年12月,清源山茶制作技藝被列為“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2013年,茗山茶莊園被授予“清源山茶制作技藝傳習所”。多年來,在省級非遺傳承人陳文山的帶領下,復墾“宋樹老茶園”,對遺存“宋樹”進行有效保護,以傳習所為平臺,師徒授受,有效傳承清源山茶制作技藝,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豐澤區非遺館——福建烏龍茶制作技藝(清源山茶)分館作為茶文化學習、傳播、體驗平臺,將為游客提供深度的旅游體驗,使清源山茶制作技藝進一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近年來,豐澤區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過成立非遺傳承基地、非遺文化傳習所,舉辦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挖掘豐澤非遺蘊含的深邃文化底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營造非遺保護傳承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