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和諧溫馨的睦鄰關系,許多可看可感的社會新風尚,在泉秀悄然形成。放眼泉秀,移風易俗的行動逐步從自發變為自覺,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現代城市社區,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目前中心市區哪個街道的原住民回遷入住體量最大?泉秀街道位居榜首。近年來,街道3個原村社區有5大安置項目、12個安置小區,1.5萬人回遷入住,其中原村村民就有8000多人,超過半數。安置回遷讓原村村民不僅體會到了居住環境的“都市既視感”,同時也意識到“咱‘軟件’也不能輸”。對此,泉秀街道通過規范物業管理促進居民群眾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開展群眾性活動促進和諧鄰里關系的形成、通過精神文化的滋養來促進市民素質的育成,用了“三成”功力,“使勁兒地吹了一把”文明新風。
“我們整個安置片區各個物業小區都聘請了品牌物業公司對小區進行規范管理,同時社區的紅白理事會也會密切配合 ,一旦有婚喪嫁娶,都會主動介入進行引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原來的村民在小區周邊都有一個治喪的場所,現在因為鄰里關系和諧了,這些原村村民就把這個治喪場所免費提供給公寓的業主來使用。”泉秀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志福介紹道。
如今,有了浦西萬達商圈、領SHOW天地這些“厚實的家底”,泉秀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正致力打造年輕態、面向未來的時尚商業街區。老百姓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嘗到了“甜頭”,自然也會舉雙手贊成政府的規制決策,如此“良性循環”,區域發展形象日趨繁榮,現代城市街道不日可現。
“一方面我們整個安置片區的品質提升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老百姓帶來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實惠。商業街區這個項目入駐以后,整個片區的商業價值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老百姓的房租包括社區的集體資產集體收入也增加了。”吳志福說道。
下階段,泉秀將落實工作舉措,加大力度抓好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干部繼續做好“火車頭”,在群眾中唱響文明新風的主旋律。街道社區繼續充實和完善“社區活動中心”和“社區書屋”等文化陣地的建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把群眾從牌桌引向書桌,把酒桌引向球桌。積極開展吹拉彈唱、打球照相等有益身心的文體歌舞娛樂活動,讓優秀文化“沁”入人心,潤澤百姓們的精神家園。
“打造營商環境能夠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所得感,同時我們要通過建立長效的、有效的治理機制,把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終身的推動下去,讓移風易俗和文明新風在泉秀街道真正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吳志福說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