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工作取得實效,日前,2018年“創響中國”泉州豐澤站暨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數字商業創新節在豐澤區領SHOW天地舉行,以成果展示、會議論壇、文化傳播、國際賽事、專業服務等為載體,營造濃厚的雙創氛圍,打造雙創熱點,傳播雙創理念,激發全社會雙創活力。
據了解,豐澤區去年6月入選國家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成為泉州市首個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一年來,豐澤區從體制機制創新、優勢資源整合、孵化平臺建設、雙創文化營造等方面入手,針對“雙創”參與群體、綜合優勢、重點領域、內涵外延等具體問題,先行先試推出有為有效的改革舉措,逐步積累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并初步探索出以“眾、僑、城”為鮮明特色的豐澤雙創模式。
立足“眾” 打破壁壘拆掉門檻
據悉,豐澤區通過降低場地和融資成本,優化行政服務、優化孵化體系、優化人才環境這“兩降三優”的做法,有效擴大“雙創”工作參與面,讓創新創業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挖掘全社會雙創主體活力。
在降低場所成本方面,豐澤區建成各類眾創空間30余個,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5個,省級眾創空間8個,市級眾創空間16個。依托這些眾創空間,政府通過優惠、補貼、獎勵、減免等方式彌補運營成本,為創客們提供成本低廉、空間靈活、要素齊全、服務便利的辦公場所,有的園區月租每平方米僅10多元。在此基礎上,豐澤還在探索工位出租的新舉措,每位創客每月僅需繳費200元,就可獲得一個配套完善的工位,一舉打破了經營場所成本對創客的準入制約。
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身處中心城區的豐澤,是泉州的金融中心,擁有90%市級銀行總部、75%金融機構總部,經政府金融主管部門批準或備案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類金融機構近30家。充分發揮泉州作為國家級金改區的政策優勢,以及轄區內金融機構的集聚優勢,豐澤區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創客,積極推動融資對接,創新搭建“稅貸通”等金融服務平臺,力促金融機構推出“科創貸”“銀稅通”等輕資產融資產品,區政府牽頭設立的“企業應急保障周轉金”,周轉金總額達2.05億元,同時正逐步建立“創業創新發展基金”“豐澤留聯創業投資基金”等專項機構。這些機構通過貼息、獎勵等方式,對創客和初創期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及發展痛點進行專項支持,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截至目前,已有近400家企業從中受益。
在優化行政服務方面,借助泉州作為國家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便利,豐澤著力深化“放管服”,縱深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其中,轄區內的泉州網商虛擬產業園率先實行集群注冊制度,同時配套法律咨詢、融資等一條龍實體服務,開全省先河、在全省推廣。受此帶動,園區短時間即集聚72個創業團隊,8個孵化項目,36個在孵化項目,1個風險投資機構。此外,豐澤還通過國地稅聯合辦稅,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商事登記綜合受理機制,推行周末無休辦事制度,開辟24小時自助服務區等,大幅提升行政效能,激發“雙創”熱情。
在優化孵化體系方面,豐澤區擁有6所優質高校,為推動高校和社會協作創新,近年大力“內聯外引”,陸續引進落地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校企合作平臺、大學生實訓基地等各類雙創載體,擁有科技創新平臺30余個,其中僅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研院三年內就申報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98項。這些雙創載體,有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直接服務社會,降低創客和企業開發產品及產業化風險成本。
在優化人才環境方面,豐澤區制定出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意見,從人才引育、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稅收政策、發展環境等提出33條具體措施,重點加強電子商務精英、文化創意產業等10支人才隊伍建設,對不同層次的創客提供精準服務,財政列支年度人才資金達5000萬元。目前,已形成港澳臺僑創客、準創客、草根創客、高端人才、企業家等各類各層面創客千帆競發的態勢。
受益于上述舉措,2017年,豐澤新設立內資企業7669家,同比增長31.36%;新設立個體工商戶11371家,同比增長40.25%。
立足“僑” 發揮優勢挖掘潛力
豐澤區通過“兩引一聚力”工程,實施引才、引資、凝心聚力三大舉措,廣泛整合資源,開創性建設“雙創”領域的“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凝聚“雙創”合力。
豐澤區通過合作建立科研院所,重點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資源。目前已和南洋理工大學建立合作,成立南洋理工(泉州)研究院,把新加坡先進科技要素引進到泉州產業發展中。近期還將重點拓展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合作。
豐澤區通過建立專項產業園區和基地,重點對接資本和項目。專門對接僑生和華僑華人的產業園區——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首批已入駐48個項目,簽約39家企業。目前,豐澤轄區內70%的外商投資企業屬于僑資企業。
為對接臺資企業,豐澤區與臺灣工業設計協會28家成員單位達成了“閩臺工業設計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創新工作坊暨產學研訓人才合作平臺”“閩臺產業創意設計人才培訓基地”等5個兩岸創意人才合作項目,并指導舉辦“一帶一路”泉臺人才創業創新發展論壇,聯合多部門舉辦臺灣“首來族”青年創業豐澤行系列活動,吸引眾多臺灣青年通過上述活動達成到豐澤創業的意向。近期還正在整合創建海歸E谷創業產業園。
豐澤區通過成立各類聯誼會,搭建溝通交流平臺,解決“雙創”實際難題,增進情感友誼。為適應“雙創”工作新形勢,在前期已有區級僑聯、臺商聯誼會的基礎上,豐澤開創性指導成立華大電商園僑界聯會這一園區僑聯,在技術成果、聯情聯誼、宣傳服務、溝通交流、僑生實習、創業成才等方面,為僑力創業提供支持保障。
面向臺胞、港胞和留學回國人員,豐澤構建了“臺灣人才之家”、香港豐澤同鄉總會和海外留學生聯誼會——豐澤留聯等平臺。其中留聯已吸引各類海外優秀人才370人,他們中的不少人迅速成長為泉州物聯網應用、建筑設計等領域的骨干力量和生力軍。2017年,豐澤引進落地僑、臺、港、澳項目17個,新增20多位留學歸國人員在豐澤創辦企業。
立足“城” 輻射帶動引領示范
在打造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的過程中,豐澤深深扎根泉州作為中國制造名城和自身作為泉州中心城區的現實土壤,充分利用“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金改區、綜改區等戰略定位,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傳統優勢產業及總部樓宇經濟、電商平臺經濟的創新發展,“3+2”現代城市產業體系逐步形成。2017年,轄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6%,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提速,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工業設計等新興產業(業態)迅猛成長,其中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快速集聚了3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年交易規模超15億元。
豐澤周邊縣市制造業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的同時,設計策劃、技術研發、品牌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豐澤區地處泉州中心城區,通過明確打造全市、全省“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區”的新定位,豐澤建成8大產業園區,7家國家級孵化基地,集聚了以南威企業為典范的44家高新技術企業、哈工大工研院為代表的30家科技創新平臺,為周邊縣市不同的產業集群定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結合城市空間有機更新的區情,豐澤提出了中心市區“三舊改造”,重點推進北峰、潯美、成洲等老舊工業廠區的改造提升,投資42億元組織實施52個舊廠房改造項目,為創客建設眾創空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業孵化平臺,既整合盤活了存量空間,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形成新型產業集聚區,為城市孵化未來。
圍繞國家級“雙創”示范區的新形象,豐澤堅持以文塑城,主動融入“海絲”先行區和泉州申遺等建設大局,承接好“金改區”“綜改區”等紅利,深化省級服務業試點改革,努力增進民生福祉。辦好海上絲綢之路數字商業創新節、創響中國等重大活動并以此拓寬激活全民雙創意識和熱情,推進數字商業、時尚產業等新興業態的引導培育,重點打造以泉秀時尚街區為主的創新街區,爭取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將豐澤區打造成頗具引領示范作用的創新創業之區。(通訊員 杜天祥)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