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建設,是一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近幾年來,豐澤區泉秀街道燈星社區,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引導居民群眾逐步革除陳規陋習,樹立喜事簡辦、宣揚厚養薄葬、落實節儉養德的新風尚,抓好“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勇破陋習樹新風 自治立規強管理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新風,燈星社區首先勇破“陋習”,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黨員代表、居民代表、老人協會骨干等各類人員計60余人前往石獅、晉江的東埔、運伙等3個村參觀學習“美麗鄉村”建設和移風易俗工作,并由這些骨干帶頭宣傳、動員,勇“破”陋習,狠剎“大操大辦”、互相攀比、借機斂財等不正之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
此前,社區得知有居民要為家里的金婚老人大辦宴席進行慶祝,及時介入宣傳、動員說服,并邀請了公益機構為轄區的10對金婚老人舉辦集體金婚祝福。活動中,各支文藝志愿隊伍和豐澤區第三中心小學生著傳統漢服為金婚老人獻禮祝福。據悉,一直以來社區方面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走訪各自然村老人會骨干會員和居民群眾,多渠道征集群眾關于移風易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立足社區實際,認真制定了燈星社區“移風易俗”居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的酒席規模、喜慶拱門、治喪陣頭、普度等民俗進行限量界定。
突出抓好“機構+制度”這兩個重點,社區不斷健全完善社區“一約四會”(即移風易俗居規民約,紅白事理事會、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禁毒賭會),制定符合社區民風民情的系列章程,把移風易俗的規范納入居民公約,并與“一約四會”有機結合起來,取得較好的成效。比如,轄區企業家梁繼進先生積極支持,帶頭將母親80歲生日簡辦,并將節約的4萬多元捐贈給烏洲老年人協會,作為老人會的活動經費,此舉受到群眾的盛贊。
筑牢基礎提素質 硬件軟件兩手抓
燈星社區相關負責人認為,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新風,必須堅持“硬條件”和“軟環境”兩手抓,做到有目標有成效,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一手抓陣地建設長效化。近年來,社區共投入經費40多萬元,對烏洲、后淮兩個“城中村”的排水排污管道進行改造和疏通,修補破損道路近1000平方米,拆除轄區20個老式垃圾屋,配置合格垃圾桶達到249個,落實了“垃圾不落地”的措施。有效地提升“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社區還在安置房小區里投資建設了1個標準化籃球場,并聘請專職教練,不定期組織青少年訓練;還向市文體旅游局申請了一套健身路徑,供居民健身鍛煉;在各安置小區的公共場所設置石椅供人們休息;在小區外設置四個文明宣傳欄,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下階段,社區還將在安置小區內建設2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和1個600平方米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轄區內大力弘揚尊老、愛老、敬老之風,已被列為豐澤區2018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在社區干部的動員下,浦西莊氏祠堂擬設置為小區圖書館。
一手抓宣傳教育常態化。緊緊圍繞文化場所建設、身邊好人評選、“道德模范”評選、志愿服務活動“四個行動”,接通“地氣”提高宣傳方式和效果,如利用各類特殊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有效滲透到居民群眾生活中,提高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文明操辦紅白喜事、抵制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的自覺性。(記者 李波玲 通訊員 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