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風貌,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來,云霄縣陳岱鎮錨定建設宜居宜游和美鄉村目標,貫徹落實《黨建引領人居環境優化提升“六方聯動”實施方案》,以“拆舊拓新一張圖”為行動指南,通過學習經驗、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今年來累計拆舊10021平方米,拓新4950平方米,為鄉村發展釋放出新空間,一幅嶄新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取經尋良方,量體定樣板。為探尋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優解”,陳岱鎮秉持開放學習的態度,組織干部奔赴東山縣“謝謝里”新農人部落考察學習,在觀摩中對標先進,在交流中啟迪思路,將先進經驗與本土實際深度融合,反復研討、科學謀劃,最終選定下曾村、竹港村作為樣板村重點打造,為鄉村建設找準破題之路。
點“廢”煥新彩,稻香入畫來。下曾村將“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詩意照進現實,創新推出“來了就是村里人”的共建口號,積極打造“稻香里”主題微景觀,開辟“我在村里有點田”鄉村共享菜園,繪制“曲韻繞墻”戲臺周邊墻繪,將曾經的黑臭水體改造為龍舟池,盡顯鄉村文化氛圍。同步完善基礎設施,今年來共拆舊1340平方米,拓新590平方米,打通3條斷頭路,硬化村內外道路約1100米,新建10處停車場,有效解決了村民出行和停車難題。此外,村里巧思不斷,變廢為寶,牡蠣殼變身“蚵殼厝”墻面裝飾,廢舊輪胎和油漆桶化作創意打卡點,“廢品村”蛻變為“精品村”,讓“鄉村是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成為生動實踐。
筑巢引安居,蝶變幸福里。竹港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秉持“民生為本”的理念,將一張民生藍圖正從紙上規劃落到實處。聚焦群眾“住有所居”需求,許下“就地安置”承諾。新村建設一期總征地18.8畝,已建設58間房屋,安置58戶村民。統規自建的南片東埔新村,用“五統一”標準將20余間危舊房屋與雜荒地重新丈量出15.7畝的安居樂園。55間新房帶著群眾的期盼,正在以雨后春筍般的速度拔地生長。同時,農民健身小公園新砌花壇錯落有致,采用花草隔離帶創新設計,貼合紅白事分區辦的實際需求,也為群眾茶余飯后再添一處休閑活動空間。
樣板樹標桿,共繪和美卷。接下來,陳岱鎮將以下曾村人居環境為“畫卷”,著力繪就生態治理的鮮活樣本;以竹港新村為“展柜”,充分展示住有所居的為民初心。通過樣板村的示范引領作用,多渠道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東道主”,讓每一條村道都成為通往和美鄉村的亮麗風景線,讓每一處居所都成為承載幸福生活的溫暖家園。
通訊員:謝麗麗
來源:陳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