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到‘不愁’訂單,必須擁有長期穩定的產品質量。多虧了工信局的指導和服務,不僅幫我們降低了生產能耗,設備產能和產品質量也提升了許多。”6月11日,福建云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立笑著說。
走進云杉紡織生產車間,只見一排排現代化的紡織設備正高速運轉,紅色、粉色的紗線如流水般穿梭,一卷卷高品質的紗錠在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產出。
該企業是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生產天絲棉、高支緊密賽絡純紡等產品,擁有國內外先進紡織設備。其生產的緊密賽絡紗因條干均勻、強力高、毛羽少等特性,深受市場歡迎。
據悉,建寧縣工信局在開展節能監察過程中,發現云杉紡織存在老舊設備能效不達標問題,便立即啟動“黨員包干”機制,化身“協調員”,指導企業制定“一設備一方案”:淘汰落后機器,實施智能化改造并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目前,已完成智能化改造105臺細紗機并全部投入運行,經初步測算,改造后車間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單月可為我們企業節省電費和人工約6萬元。”許立說。
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如何幫助企業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建寧縣工信局以“兩心三員” 黨建機制為核心(“兩心” 即鑄牢紅心、堅守初心,“三員” 即政策宣傳員、企業服務員、問題協調員),構建“黨建引領、服務先行、問題清零”的工作機制,為企業發展積蓄“新動能”。
工信局干部化身“服務員”主動出擊,了解企業在新形勢下市場情況、流動資金、轉型升級方面的困難,及時記錄形成臺賬,并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實行“分類管理、分級辦理”,現場能解決的“馬上就辦”,需協調其他部門解決的“專題辦”,短期難解決的做好政策解釋并持續跟進,確保企業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從政策申報到技術落地全程護航,工信局干部20余次的上門服務,幫助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讓‘建蓮’從土特產變成‘網紅食品’。”福建文鑫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銀英感慨地說。
該企業創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蓮業為核心,集科研開發、基地種植、生產加工、原料供應、國內外貿易、旅游開發于一體的企業。
然而因產品創新滯后,企業陷入發展瓶頸。建寧縣工信局黨員攻堅隊以“黨建+產業鏈”模式破局,牽線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組建產學研聯盟,推動“基于建蓮差異化品質的深加工技術開發與示范”項目落地。
如今,通過構建蓮子品質評價體系、研發3款新產品、新建自動化生產線,企業年產能提升至210噸,帶動500畝種植基地升級,新增就業25人。企業產品覆蓋全市90%商超,并衍生出“建蓮文化節”等文旅業態,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為健全政企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工信部門職能,建寧縣工信局將“兩心三員”融入網格化服務體系,劃分多個黨員責任網格,干部按照“一人兩企”或“一人一企”的原則掛鉤重點規上企業,通過開展“微黨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增強干部服務企業的主動性、針對性、有效性,著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截至目前,已走訪企業200余家,發放政策手冊360余份,辦結訴求11項,累計為工業用電企業爭取獎勵超20萬元,形成“數據預警—靶向服務—閉環管理”的高效模式。
“黨建強則產業興,服務優則企業旺。”建寧縣工信局局長劉中宏表示,將深化“三鏈融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讓更多“老樹”發“新枝”、“新苗”成“森林”,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通訊員寧柳云 李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