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聞 > 正文

三明寧化:送“技”到田 竹蓀產業“撐”起富民路

來源:東南網 2025-04-18 10:13 http://www.413629.com/

  近日,走進寧化縣湖村鎮的竹蓀種植基地,一朵朵潔白如雪的竹蓀破土而出,猶如撐起一把把“致富傘”。

在田間地頭,科技特派員高允旺認真解答種植戶問題。陳郅文 攝

  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省級科技特派員高允旺正蹲在田壟旁,手把手指導農戶調整培土厚度:“壟寬控制在1.2米,覆土再加5厘米,產量能漲三成!”

“土專家”破解“培土密碼”

  湖村鎮氣候溫潤,竹蓀種植歷史逾五年,卻因技術粗放、管理粗獷,畝產長期徘徊在150斤。2024年春,鎮里請來“竹蓀大王”高允旺——這位扎根基層40年的農技專家,曾獨創“三增加、建堆發酵”技術,用竹屑替代木屑降低成本,帶領5省23縣9萬農戶實現人均增收3480元。

  “機器培土厚度不均,菌絲容易缺氧死亡。”在菇菇旺家庭農場,高允旺一針見血指出癥結。他抄起鐵鍬示范標準動作:“發酵料堆要像蒸饅頭,溫度控在65℃才能滅菌增肥。”針對當地紅壤特性,他開出“營養方”:每畝增施尿素15公斤、草木灰200公斤。農戶伊佳偉豁然開朗:“原來科技種菇,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云課堂”培育“田秀才”

  “江西商戶的菌種報價比我們低三成,群里誰有靠譜供應商?”夜幕降臨,高允旺的微信群里消息不斷。這位60歲的“老把式”早已玩轉數字化:組建2個500人技術群,每日推送病蟲害圖譜、市場行情;開設短視頻賬號,錄制《竹蓀種植十大誤區》系列課,播放量超百萬。

  在湖村鎮,科技特派員的“傳幫帶”已成體系。省農科院駐村書記劉新永搭建“專家智庫”,15名科技特派員覆蓋竹蓀、制種、林下經濟等領域;鎮黨委推行“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培育50名“土專家”“田秀才”,讓技術落地生根。

“小竹蓀”撬動“大產業”

  科技賦能下,湖村竹蓀產業實現質效雙升:2024年種植面積擴至100畝,平均畝產突破200斤,較2019年增長33%;年產鮮菇15萬公斤,通過冷鏈直供滬杭高端市場,產值達450萬元。更可喜的是,產業鏈條持續延伸——廢棄菌包加工成有機肥反哺農田,竹蓀烘干車間吸納60名留守婦女就業,戶均年增收2.8萬元。

  站在智能溫控大棚前,高允旺望向連綿菌壟:“只要菌種優質、技術到位,畝產220斤不是夢!”這位行走田埂40年的老科技特派員,依然保持著對土地的熾熱。而在閩西紅土地上,更多“科技傘”正為鄉村振興遮風擋雨。(通訊員 黃尉峰 吳鑫 陳郅文)

原標題:三明寧化:送“技”到田 竹蓀產業“撐”起富民路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荔城區加強部門協同信息共享完成首單業務
  • 福州高新區南嶼鎮供水工程通水 4.9萬戶居民
  • 莆田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國民黨7月5日首場反罷大型造勢活動,邀黃 詔安官陂:整治電動車違規加裝遮陽傘,守 平和縣大溪司法所法治護航 繪就大溪全域 “剪”證初心 “發”現真情——平和大溪 省級名單公示!漳州臺商區這個產業集群上 長泰區:群眾“心上事”就是干部“上心事 云霄縣:如何解答人居環境整治新考題? 縣長深入企業一線調研 督導項目建設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