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洲灣國投經開區,一批綠色工廠蓬勃興起
逐綠而行向新而生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其中,坐落于莆田市秀嶼區的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自2022年組建以來,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立足“一區多園”模式,瞄準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到目前,園區共有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省級綠色工廠、4家節水型企業、1家能效領跑者企業及6種國家級和省級綠色設計產品,綠色發展動能強勁。
低碳化 資源回收再利用
從高空視角俯瞰福建華興玻璃位于秀嶼區笏石工業園的工廠,會看到5棟廠房的屋頂均被成片的太陽能光伏板所覆蓋,它們吸收陽光,不斷輸送著清潔能源。這3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項目年發電量超過200萬千瓦時,除了為工廠能源系統供電,剩余的全部并入國家電網。
華興玻璃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主要從事日用玻璃品制造。在這里,由全國各地回收而來的碎玻璃經清洗、分揀,最后送入窯爐高溫煉制,成為全新的玻璃瓶制品,每年有20多萬噸廢棄玻璃在華興被賦予新的生命。
“我們的生產原料60%以上是廢玻璃,其余為石英砂、調色劑。”華興玻璃人事行政經理李建告訴記者,回收的玻璃碎片大多是玻璃瓶罐制品,還有不同型號的塑料、鋁制瓶蓋,這些原料在分揀過程中通常以風吹等方式分離收集,再統一送往相應的回收廠,全部重新利用。
跟隨著傳送履帶進入窯爐,玻璃碎片在1600℃的高溫下熔為紅色液體。在熔化燃燒車間控制室,記者看到,配料、熔化、成型、退火、檢驗、包裝,整個生產過程均實現自動化智能控制。“經過改造,玻璃窯爐在實現零廢水排放的同時,窯爐廢氣也全部經過除塵和脫硫脫硝處理,氮氧化物減少80%。”李建說,“我們以廢舊玻璃為原料,實現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節能減排,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綠色工廠在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還有不少。通過自主開發“水合法環己酮耦合工藝”,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將環己烷轉化為純苯并回收氫氣,原料苯的利用率從75%提高至99%以上,填補了國內外化工行業本項技術空白。此外,借助MVR風機改造、蒸汽熱回收等重大節能減排工程改造,項目年可節約熱蒸汽50多萬噸。依靠節能減排的硬招實招,永榮科技先后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省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
延鏈條 “吃干榨凈”每塊木
一棵原木材,從卸船上岸進入園區再到加工后運出園區,能變成什么?廢料殘渣又往何處去?在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答案是:吃干榨凈。
走進福人集團中、高密度纖維板莆田生產基地,露天貨場上矗立著數個由碎木片堆積而成的“小山包”。“這些都是木材加工的邊角料、綠化修剪下來的樹木枝等,其中有30%就來自木材加工區。”福人木業(莆田)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助理郭良光抬臂指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1000多噸木料,工廠一天就可以消耗完。”
切片、搖篩、清洗、熱磨,再混合膠水經過高溫高壓,一塊塊高性能福人裝甲板便從生產線上送出,隨著傳送履帶前往切割、包裝車間。在這里,每年有20萬立方米的優質環保板材被銷往國內外,用于家居裝潢、工作臺面、地墻板系統等。
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共有木材加工、物流運輸等木材行業上下游企業177家,年進出口木材貿易量超100萬立方米。其中,以園區“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為生產原料的福人木業是園區企業“上下相銜、吃干榨凈、循環利用”的關鍵一環,也是整個園區木材加工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透過控制室可以看到,生產線上熱磨、砂光機忙碌作業,所產生的木屑粉塵第一時間被集中回吸收集。“我們的生產加工過程完全沒有污染,連細小的木粉都一并回收,和下腳料一起作為生物質燃料使用。”郭良光告訴記者,工廠還配套自建水處理廠,清潔用水處理達標后重新利用,每年可循環處理廢水56000噸。
數據顯示,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木材產業年產值超百億元,通過不斷推動產業集聚,加速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綠色現代化加工體系,“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福建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正以標桿之姿崛起。
強布局 能源利用“搭便車”
海鳥掠空,濤聲陣陣。秀嶼港一側的臨港工業園,6個16萬方液化天然氣儲罐聳立。這是全省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福建LNG(液態天然氣)接收站,也是目前國內存儲能力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年處理能力630萬噸,可供全省3941萬常住人口使用逾1年。
與福建LNG接收站一街之隔的,是LNG冷能空分項目。在這里,空氣竟是企業生產的原材料。通過一條長達850米的管道,LNG在廠區內的各個裝置“走上一遭”,借助LNG汽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將空氣中的氮、氧、氬分離,制成最終產品,用作工業生產保護氣等。而變為常溫的LNG氣體,再通過網管、槽車送往園區內的燃氣電廠及鞍鋼等企業。
“LNG在進口運輸過程中,通常是在-162℃的環境下以液態形式儲存。”中海石油空氣化工產品(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志勛說,LNG在汽化過程中需要大量吸熱,傳統的做法是借助水泵將LNG通過管道入海,在海水中釋放冷能,但這既造成能源浪費,又導致周邊海域產生5℃左右的降溫,影響海洋生態穩定。
而LNG冷能空分項目以空氣為原材料,經過過濾、壓縮、冷卻、精餾等工藝,利用LNG在汽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冷能將空氣分離,制取液氮、液氧和液氬產品。該項目日產液態空分產品610噸,其中液氧300噸、液氮300噸、液氬10噸,年產能16萬噸,產值約9000萬元。
能源綠色化水平提升,環保效益凸顯。數據顯示,LNG冷能空分裝置運行電耗較傳統空分裝置降低約50%、節水近100%,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萬噸,且生產過程無任何污染物排放。馮志勛告訴記者,今年,他們還在推進氮氣回收利用技改項目,該項目完成后年可回收利用氮氣約4500噸,增加收益250萬元。
綠色工廠是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支撐單元。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志高說,園區內,永榮、中錦、華峰、佳通等一批企業正瞄準“綠色制造”,深耕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在企業間實現上中下游產業無縫銜接,逐步實現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乃至廢棄物互供、共享,為園區高質量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福建日報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陳雄 陳世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安給葡萄上保險2025-06-1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