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盡酸,鹵盡香,大腸炒光餅,冬筍包薄餅,再吃一碗豬油拌手打面……”大年初三,老家建甌市房道鎮靛墩村,家家戶戶開始宴賓客了。不過,主角可不是親朋,而是村里去年剛結婚的新人。
只要有人辦酒席,鄉親族人都會來幫忙,切菜端盤子洗碗筷,見活干活
這兒的宴請新人,和別處不同,每次只請一人,要么新娘,要么新郎,分別稱之為“請新娘”、“請新婿”。大年初一、初二走親訪友后,村里家家戶戶的頭等大事就是籌辦這事。村里有幾對新人,就得請幾次,接連著請,一個都落不得。
對于大家的宴請,新人們當然不能拒絕,一來這是習俗,二來這可是鄉親們的好意。于是整個正月,新人們就一家家吃過去,從婆家的村里吃到娘家村里,吃遍百家飯。媽媽現在還常和我提起爸爸當年的“軼事”:因為娘家親朋眾多,爸爸做新婿時,吃遍十里八鄉,從正月吃到了二月里,瘦干的他一下變得滿臉泛光。
誰能入席,這也很有講究。請新娘時,桌上清一色女性,請新婿時則清一色男性,請來的都是族里有威望的長輩,還有本家的至親。孩子們是不能上桌的,嘴饞時,就站在桌旁,時不時讓大人夾點菜解解饞。
酒席上,新人總是被眾人推到上座,而新人們一定會推讓給席中最年長的長輩,推讓之間,方能盡顯禮數。就連夾菜,也不能隨便動筷。須得長輩拿起筷子招呼聲, “來來來,大家快來吃,別涼了”,一桌子人方能動筷。招呼一聲,大家就吃一口,如果新人自吃自的,事后會被笑話是饞嘴媳婦,不懂禮儀。
面對一桌子的七大姑八大婆,新娘子多是一臉羞澀地端坐著,聽她們閑話家長里短。請新婿時,氣氛就熱鬧不少,劃拳行酒令,偶爾來個段子調侃調侃新姑爺,當然也不忘聊聊今年筍山的收成和明年的打算。(海都網記者 張小丹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津巴布韋青年在武夷山訪茶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