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們初步計劃在通往南平高鐵站的朱熹路上設置4個紅綠燈路口。在改造后的南平大橋兩側橋頭各增設一個紅綠燈路口。其它還需設置的路口,我們會逐個進行調研、論證,逐步推進。”10日,南平市交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毛朝陽走進“大武夷網視·領導訪談”節目時介紹。
南平市區為什么要增設紅綠燈路口?增設后道路交通更擁堵了嗎……針對網友們反映的這些問題,毛朝陽解釋說,去年南平市區共增設4個紅綠燈路口,加上原有的5個,市區紅綠燈路口總數已增加到9個。有關紅綠燈的設置,國家有專門的標準,凡路口人流、車流和交通事故發生率達到國家紅綠燈設置標準的,都應考慮設置紅綠燈。
沒有設置紅綠燈的路口,車輛、行人是隨意穿插通行的,不受任何限制,這種通行方式稱之為“自適應”狀態。這種狀態在交通平峰期時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當進入高峰期時,就很容易因為大家互不相讓而造成交通秩序混亂、擁堵,甚至發生交通事故。毛朝陽介紹,設置紅綠燈后,進入路口通往各個方向的人流、車流都有固定的通行時間,路口就變得有序和暢通了,也更加安全了。有的網友不理解,認為“排隊等候放行就是堵車了,原來不堵現在反而堵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按國家“暢通工程”考核標準,只有連續三個綠燈無法通過路口的,才能稱是擁堵。市區每年只有春節前后全年交通高峰期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交警部門便會采取紅綠燈改為黃閃,改由人工指揮的管理措施,以確保市區道路的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