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云靈山景區是“福建省重點旅游項目” 之一,該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福建省五星級森林人家和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民建南平市委:架構旅游宣傳立體網
生態旅游開發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離不開資源的推介和地域文化的打造和包裝。
現代旅游具有大眾性、世界性、綜合性、持續性,為了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旅游宣傳不僅要順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而且要探索和依據市場的潛在趨勢,創造新的需求。應采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大旅游市場的宣傳開發,助推閩北好山好水走出家門。
除了管理好南平旅游官方網站、經營好南平旅游官方微博外,還要策劃好南平旅游宣傳策略,大力宣傳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多形式、廣覆蓋、立體化的宣傳疊加效應,吸引更多游客來閩北旅游休閑度假。
要把南平市旅游官方網站——大武夷旅游網的建設和管理當成旅游宣傳工作的“門面”,調整網站版面,豐富信息,強化與游客的互動,突出特色優勢景區推介,使網站成為游客了解南平、走進南平的重要窗口。
旅游微博已成為宣傳地方旅游資源、吸引各地游客的新媒體、新載體。建議將南平旅游官方微博更名為“大武夷旅游官方微博”,及時發布旅游信息,豐富宣傳形式,大力宣傳南平美景、美食、地域文化及風土人情等,提升南平旅游微博、微信的關注度。
重點圍繞大武夷旅游、生態游、休閑養生游、鄉村游等內容組織文章,樹立南平旅游新形象。進一步拓寬旅游外宣思路,以閩北地區為軸心,向周圍地區及省份輻射,以福建省內為市場主體,東南沿海地帶及華東地區為主要目標范圍,通過在當地媒體投放廣告、發布活動信息等方式,持續擴大南平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是實現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旅游產業的發展,而且事關城市形象和投資發展環境。要發揮公益廣告的作用,充分利用宣傳欄、廣告欄、電視、新聞媒體及手機短信平臺等媒介,向市民宣傳文明禮儀規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共同塑造南平良好形象。同時,對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工作的新亮點、好經驗、好做法以及旅游服務行業涌現出的模范先進人物進行總結、表彰,及時通過媒體擴大宣傳報道,形成模范帶動作用,增強旅游從業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提升全市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
市農工黨:健康休閑養生產業大有可為
健康產業是一種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低碳產業和綠色環保產業。南平市的健康產業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2013年一季度,南平市醫藥用品生產企業達17個,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生產企業卻無一家,全市沒有一家專業的醫療養生機構。
發展健康休閑養生產業,南平市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發展優勢。 自2012年開始,南平市先后啟動了培育千億旅游產業和千億綠色食品產業行動計劃,培育做大處在旅游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中間的健康休閑養生產業。建議重點選擇和引進具有鮮明醫療特色的國際知名企業和國內大型醫療集團,在延長旅游產業鏈的同時有效提高健康服務產業和醫療保健產業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
閩北是福建省中藥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但收購價格低、生產成本高、銷售渠道不暢、農民種植熱情不高。由于缺少龍頭加工企業帶動,中藥材產業化(深加工)沒有形成。應該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片種植系列養生中藥材,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養生旅游觀光農業,開發純天然中藥保健、美容產品,并積極探索中醫藥在慢性病康復、健康養老、康復理療等領域的應用,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務項目。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享老”的概念貼切詮釋了現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南平市應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對山林、水庫、河流、溫泉等生態資源進行立體開發,形成不同特色的生態享老基地,并根據各縣(市、區)的具體情況,設計有較強吸引力的健康養(享)老產品。尤其是要結合當前美麗鄉村建設,選擇一批交通相對便利、民風較為淳樸的村,進行高標準的規劃和建設,或有計劃地引進外來資金建設;或在建設時強化農家休閑、鄉村綠色田園景觀、農業娛樂體驗、特色鄉村風情等,讓老人與農戶簽訂協議,長期寄養在農戶家中,形成特殊的享老模式。
制訂旅游商品業發展規劃
政協委員劉桂林:旅游六大要素中,吃有量,住有限,行有止,游有境,娛有極,唯獨購不受時空、人力所限制,具有相當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間,被視為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座“金礦”。
南平旅游商品資源豐富,隨著打造千億旅游產業的推進,旅游商品也得以迅速發展。但與其他旅游產業發展相比,南平市旅游商品業發展滯后,企業缺乏精準的市場分析與定位,生產的旅游商品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
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等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建議成立大武夷旅游商品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規范大武夷旅游商品市場秩序和推動大武夷旅游商品品牌化發展。盡快制訂《大武夷旅游商品業發展規劃》,通過產業發展規劃對全市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環節進行全面指導。加大自主品牌建設,選出全市最具特色、質量最好、游客最滿意的各類旅游商品,組成南平市旅游商品購物的統一形象,并設定統一標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旅游商品開發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認真總結旅游商品開發經驗,發展以本地優勢資源為核心的特色旅游商品。根據不同縣(市)的歷史文化特點,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生命力的旅游商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尋求旅游商品特色化發展,如順昌大圣文化,建陽朱子文化、邵武張三豐文化等,把地方的文化內涵融入到旅游商品開發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