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的南平市區獅子嶺民居起火事件,已過去一個月。9日,記者從市消防支隊了解到目前尚不能排除電器線路故障引起火災。該民房頂層由木質結構組成,過火面積達1213平方米,直接財產損失近50萬元。
而在南平市,這樣由木質結構房屋群聚形成的木屋毗鄰區還有不少。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林千介紹,冬季是火災的高峰期,城區的北門嶺、西門嶺、慈蔭巷、大同里、東坑嶺等木屋毗鄰區道路狹窄、居住環境復雜,近年來火災頻發,成了南平城區消防安全的“老大難”。
慈蔭巷內的木屋大多年久失修
現場
木屋毗鄰區內隱患重重
當日,記者走訪了北門嶺、西門嶺、慈蔭巷等木屋毗鄰區。這些木屋區中有不少鄰近繁華路段,房屋基本是磚木、土木結構或者全木質結構,耐火等級低,沒有足夠的防火間距和有效的防火分隔物。一些居民為了今后能在舊城改造時享受更多補助或多分幾間房,擅自在木屋上搭蓋小閣樓,并亂拉亂牽電線,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沿著北門嶺一路向上走,巷子內岔道密集,不知不覺竟繞到了慈蔭巷。記者這才意外發現這兩片木屋毗鄰區不僅相通,還幾乎連片。而在不足一米寬的小道上,低雜草垃圾成堆,房屋的犄角旮旯不時還能看到隨意堆砌的木材和雜物?,F場電氣線路混雜,線路老化、私自搭接、未穿管保護或暗敷等問題尤為突出。
“房屋大多緊緊相連,一旦發生火災,隨時可能‘火燒連營’。”林千語氣沉重。
居民
最怕聽到消防車警笛聲
“關于慈蔭巷木屋毗鄰區的消防隱患問題,我已經提了八年提案了,今年兩會我還要再提!”市政協委員釋善悟是慈蔭庵主持,她告訴記者,自己在慈蔭庵生活的二十余年間,這里已經發生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火災,單是2014年便發生了3起。
“我最怕聽到消防車的警笛聲。夜里只要警笛響,庵里的尼姑就會驚慌失措地爬起來看是不是慈蔭巷著火了,根本睡不踏實。”釋善悟說,慈蔭巷木屋毗鄰區的房子建于上個世紀60年代,這個地段無配套建設消防通道、消防水池和消防栓。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無法進入,居民自救都難。
站在仁愛老人院前往下看,慈蔭巷一覽無余。住在附近居民樓的汪阿姨指著一處房屋告訴記者,幾年前那棟房子發生大火,還殃及到了她家陽臺。
“消防車進不去,消防設施又沒有,要不是當年仁愛堂在火災兩天前裝了消防栓,估計當時這片木屋區都要燒沒了。”汪阿姨心有余悸道。
“市委、市政府很關心我們,江南的安置房很好,我們愿意搬走。”住在木屋毗鄰區內的市民老黃說,有關部門曾承諾讓他們在2014年春節前住進新居,可轉眼間2015年的春節又要來臨了,這喬遷之愿能實現嗎?
消防部門
一年近三十次隱患排查
“2014年,我們在全市組織了近30次的木屋毗鄰區消防隱患排查及演練。”林千告訴記者,由于木屋毗鄰區救援難度大,全市消防部門每年都在當地的木屋毗鄰區開展消防演練,以提高實戰經驗。
在安全隱患排查過程中,他們常常要為住戶“上課”。“木屋毗鄰區的其中一個消防隱患就是住戶安全意識十分淡薄,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火災。”林千說,他們做一千次的安全隱患排查,不如市民在生活中強化消防意識。他提醒市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消防習慣,用火用電切忌混亂超負荷,雜物切忌亂堆亂放堵塞疏散通道,不要亂扔煙頭或躺在床上抽煙,年關將近出門返鄉謹記關閉電源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