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8日訊 昨日凌晨1時許,316國道南平樟湖路段發生山體滑坡,致316國道被阻斷。南平公路局養護段的工人隨即前往搶修,正當道路即將疏通之時,山體再次發生滑坡,導致1名養路工人、路邊養豬場1名人員,還有1名過路司機被當場埋壓。
滑坡現場事后清出了一條通道;此前,直沖而下的巨量山土將三人掩埋
消防員和村民一起救人
在現場救援下,過路司機很快被救出,只是受了輕微擦傷。而另外兩人在昨日上午9時,才在泥土中被找到,確認已死亡。
眼下,我省已進入暴雨多發季節,特別是五一期間還有暴雨。專家提醒,市民自駕游須謹防地質災害;若發生險情,搶險人員一定要觀察滑坡的山體,以免再次發生意外。
“轟隆”滑坡 泥石流淹到他胸口
發生山體滑坡的地點為316國道南平延平區樟湖西塘村路段。昨日上午,316國道暫時封閉以清理路面泥土。
這是一處下坡路,在發生滑坡的路對面是一家養豬場,大量的山泥不僅將寬10多米、長100多米的道路占滿,還漫過公路將路邊養豬場的一間房屋沖毀。
“第二次山體滑坡時,就感覺像地震一樣,瞬間沖了下來。”回憶起幾個小時前的一幕,死里逃生的過路司機謝先生驚魂未定。
據介紹,前日下午4時許,南平下了一場大暴雨,謝先生昨日凌晨1時許開車前往閩清方向,來到316國道西塘村路段時,發現該路段已發生山體滑坡,致316國道被阻斷,現場已有一些車輛停在路邊無法通過,路邊養豬場的人員也在現場觀望。
有人撥打了報警電話。不久,南平公路局劇頭養路段的10多名工人就趕到現場,開始使用小型的鏟車和鉤機清理堆積在路面的泥土。
凌晨4時許,就當堆積了泥土的路面快被清理出一條便道時,一棵倒伏在路面的大樹擋住了去路,一名養護工人趕忙上前使用電鋸鋸樹枝,養豬場的一名中年男子也上前幫忙。
謝先生也站在附近準備出手幫忙搬走樹枝,好讓道路早點恢復暢通,就在這時,聽見頭頂“轟隆”一聲巨響,原本滑坡的山體再次坍塌,大量山土和石塊從山坡涌下,瞬間就將正在鋸樹的兩人吞沒。
謝先生說,當時由于自己是向坡上跑,山泥只是淹到自己胸口的位置,且推力也并不是很大,頭并沒有被埋入土中,在現場人員合力救援下,將他從土中挖出來,事后發現自己除了腰部有些擦傷外,身體其他部位并沒有其他損傷。
挖到遺體 他還保持搶險姿勢
昨日上午,在兩名死者的遺體被找到后,南平公路局劇頭養護站的工作人員仍堅守現場,調來一臺大型的鏟車,對國道上堆積的山泥和石塊進行清理。
中午12時,終于將因滑坡阻斷的國道清理出一條便道,讓道路恢復通行。但搶通的道路僅供一輛車通過,316國道昨日仍實行交通管制,讓往來車輛交替通過。
記者從南平延平區消防大隊了解到,他們在昨日凌晨4時25分接到報警,隨后緊急趕赴現場,看到一輛鏟車正對受阻路面的山土進行清理。由于當時2名被埋壓人員還未找到,現場一些人員正對山泥堆垛進行挖掘。
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救援,在現場人員及挖掘機的協助下,奮力挖掘5個多小時,終于在昨日上午9時將兩名被埋壓人員挖出,但不幸的是,兩人均無生命跡象。
“李斌才23歲,他被找到時,手里還緊握著電鋸……”在現場,說起自己的這位小同事,一位養路工人眼眶濕潤了。
據了解,李斌是建甌人,1994年出生,現年23歲,在劇頭養護站才工作不久,平時十分勤快好學,站里的同事都很喜歡他,沒想到,厄運竟然會降臨在他的身上。
而另一名死者是國道邊養豬場的養殖戶吳家愛,現年53歲,在這里養豬已十多年了。
據南平延平區樟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事發后,延平區的相關領導在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指揮救援,將對養路工李斌按照因公犧牲的標準進行認定和補償,也將有可能對參與搶險而犧牲的吳姓養豬戶按照同等標準進行認定和補助,以告慰因搶險而犧牲的英靈,也是對死者家屬的一個安慰。
□提醒
暴雨多發季節 避開地災路段
目前,我省迎來了最多雨的季節。前日,我省大部地區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西北部多地還遭遇颮線襲擊,出現冰雹、大風、雷暴等天氣。據天氣預報,五一期間,我省依然是雨多晴少,北部地區降水明顯。在此影響下,我省三明、南平一帶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風險驟升。
眼下臨近五一假期,外出旅游和自駕游增多。我省交警部門提醒廣大市民,如果途經路段或目的地,近期剛剛發生過泥石流災害,那么就要當心了,因為泥石流常常會在一段時間內間歇發生,未來不能排除再次發生的可能性。所以在選擇路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開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多發路段。駕車路上遇到山坡上有雜物滾落的路段也要盡量繞行,千萬不要心懷僥幸心理。
此外,當看見水位忽然上漲,并伴有雜草、泥沙等雜物,同時有“隆隆”的悶響聲,那就是已經有泥石流形成,一定要馬上撤離。撤離時要注意不要順著泥石流可能傾瀉的方向跑,不要在樹下或者建筑物內躲避,而應該在泥石流傾瀉的兩側高處躲避。
一位地質專家表示,在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發生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還會間歇發生,因此在搶險時一定要觀察滑坡的山體,是否還存在不穩定的因素,切勿貿然搶險,以免再次發生意外。(海都記者 張志宏 毛朝青 通訊員 鄭振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