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咱們福建寧德壽寧縣的這個“定制茶園”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更厲害的是,《新聞聯播》提要還特別提及了這個茶園。它到底有啥特別?
位于閩浙交界的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距離縣城43公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
2013年全村309戶,13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2戶,村集體負債7萬多元。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窮
就是這樣一個貧困村,近年來卻闖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造血扶貧路子。
24日,壽寧縣一家上市公司慕名來到下黨村,與村里簽訂為期五年的扶貧定制茶園。協議簽訂后,下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曾守福,馬上向上市公司老總介紹起了村里茶園的可視化APP客戶端。
通過客戶端,用戶可以隨時看到到茶園生產情況的直播,從管理到品質全公開,客戶表示很安心。
三祥公司今年就以每畝2萬元的價格定制了五畝茶園,為期五年。根據協議,茶園所有權仍歸茶農,茶園在合同期內生產的茶葉歸三祥公司所有,這解決了茶農銷售難問題。
曾守福告訴我們,他從2014年駐村任職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下黨村優質農產品賣難問題。
在他的策劃下,下黨村推出600畝扶貧定制茶園,向全國招募愛心茶園主,茶園主以一年一畝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茶園,合同定期5年。
買下茶園后,茶園主把茶園的管理和生產交給專業合作社。茶園主每年不僅能收獲生態好茶,還能因為幫助了村民,成為榮譽村民、獲得愛心茶園主證書。
茶園賣出去了,誰來種植和加工?如何保質保量完成定單生產?
2014年,下黨村組織成立了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以村委會占股20%,村民占股20%,管理人員占股60%的形式建設16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每年可生產數萬斤茶干,確保完成訂單。
此外,為了讓茶園主對自己“認購茶”的品質放心,下黨村的茶園、茶廠安裝了48個攝像頭,并開發可視化預定系統和農產品可追溯系統,要求所有加入村合作社給茶廠提供茶葉的農戶不能私自給茶葉打藥、施肥,全部用村里統一購置并免費發放的有機肥。
幾年來,下黨村扶貧定制茶園,吸收了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0多戶茶農參與。通過這個項目,2016年下黨村每斤茶青年均價格從原來2.4元增加到10元,每畝茶園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
據了解,現在下黨村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脫貧27戶,其中26戶已經蓋了新房,村財收入也從原來負債7萬多元變為增收22多萬元。
而在曾守福看來,茶只是他們做的第一個消費農產品,是一種媒介,如果運作得好,扶貧定制茶園會成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方式,完全可以復制到其他農產品身上。更進一步,通過打造一個消費扶貧農產品的O2O平臺,那拉動的不僅僅是下黨和壽寧的農產品銷售,可以輻射全國貧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