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發展,不僅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惠及了普通百姓,讓人們用上更物美價廉的產品,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十三五”時期,寧德市將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貫徹實施“北承南聯、西進東出、通港達海”城市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城市物流空間布局,建設“一通道,五中心”物流樞紐網絡。
根據預計,到2020年寧德市社會物流總額將達到3700億元,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將達到8489萬噸和213.3億噸公里。日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聯合制定《寧德市“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力爭將寧德市建設成為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寧德港建設成為能夠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和服務中西部地區開放合作的現代化大港,現代物流業成為寧德市主導產業之一,現代物流業發展總體水平接近全省設區市平均水平。寧德市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127億元左右,占GDP和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提升到8.5%、17.5%以上;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降低至16%左右;快遞業保持快速增長,年快遞業務量達到0.8億件以上,年快遞業務收入達到7億元以上。
在空間布局上,寧德市將建設“一通道,五中心”物流樞紐網絡。其中,“一通道”,即聯系周邊地區及服務內陸地區的戰略通道。以環三都澳地區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為先導,加強三都澳區域開發開放,推進海港、空港、樞紐場站及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擴大水域開放、優化港口布局、完善港口設施,建設深水大港;促進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合作交流,加強多式聯運、口岸管理、通關協作、信息互換、監管互認等方面協作,打造聯通東盟、對接臺灣、聯系周邊、服務內陸的物流戰略通道。
“五中心”,即建設閩東北地區多式聯運中心、灣塢半島臨港物流中心、閩浙邊界大宗散雜貨中轉中心、海峽兩岸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及閩東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進一步加快福莆寧嵐物流同城化,提升寧德市物流業全方位開放合作水平。
具體為,以衢寧鐵路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寧德北站物流中心、寧德水陸聯運物流中心、福安軍民融合產業園物流園區等多式聯運樞紐建設,完善多式聯運信息平臺,推進與福州、溫州等周邊地區的區域物流合作,加快區域物流大通道建設,提升輻射帶動功能,建成閩東北地區多式聯運中心。
以福安市千億電機產業集群、不銹鋼產業群等為依托,加快灣塢作業區8#、15#泊位開發建設,推進福安軍民融合產業園物流園區、福安市高速南互通口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完善灣塢半島的集疏運體系,提升對周邊壽寧、柘榮、周寧等山區縣市的輻射能力,建設灣塢半島臨港物流中心。
以福鼎市合成革、汽摩配件、醫藥化工、泵閥制造等優勢產業為依托,充分發揮海西東北翼對接浙南及長三角的前沿區域的區位優勢,加快名京物流園、豪邁糧食物流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培育一批覆蓋范圍廣、功能性強的物流龍頭企業,建設閩浙邊界大宗散雜貨中轉中心。
充分發揮霞浦海洋資源優勢,推進海洋經濟發展,面向海峽兩岸,著眼國際市場,通過水產品精深加工帶動冷鏈物流發展,加快漁區產地市場和水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提升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和福建省海洋產業示范園區的品牌影響力,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化標準和管理水平的海峽兩岸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
以京臺高速、合福高鐵建成通車為契機,以古田食用菌產業、特色水果產業、淡水養殖產業,屏南綠色蔬菜產業等為依托,加快推進古田綜合物流園、古田永安食用菌輔材倉儲配送中心、屏南縣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項目建設,提升對周邊周寧、閩清、南平延平等地區的輻射能力,建設閩東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