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隋軍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赴壽寧縣開展“四下基層”活動,傳達貫徹省脫貧攻堅現場會精神,調查了解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具體困難問題。市領導馮桂華、楊方陪同調研。
時至年終,今年的扶貧開發任務能否順利完成?貧困村經濟有無新的發展?貧困戶是否實現有效增收?這些問題是隋軍關心、關注的工作重點。她深入南陽鎮東吉洋村,大安鄉水洋村、炭山村和亭溪村,看望慰問貧困戶,與基層干部群眾談發展、話家常,詳細了解產業扶貧、造福工程建設和干部駐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東吉洋是省委組織部掛鉤幫扶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三年來,在駐村干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該村經濟持續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特別是今年以來,東吉洋村兩委引導推進土地流轉,將部分土地承包給個體戶經營獨具特色的生態餐廳,村財增收10萬元。同時幫助30多名本村建檔立卡幫扶對象在餐廳就業,每月穩定收入2000元左右,有力促進了脫貧。隋軍對此表示贊許,她強調,要進一步逐戶摸底、建立臺賬,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政策落實;要鞏固現代設施農業成果,大力推廣“種養加”模式,以更多更好的舉措,助力群眾增收;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凝聚黨心民心,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同時村兩委帶頭人也要當好致富帶頭人,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大安鄉在建的櫻花基地項目使當地許多群眾受益。水洋村69歲的貧困戶陳阿根參與了櫻花基地建設,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隋軍得知后十分高興。她要求鄉、村干部,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為貧困群眾找就業出路,使他們有穩定收入;要關心關愛困難群眾,切實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建設項目時,要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做好水土保持,確保項目與環境相協調、共發展。
冬日暖陽下的炭山村,綠樹叢生、長廊蜿蜒,色調統一的房屋外立面格外靚麗,看著舒心。隋軍察看了炭山村造福工程建設情況,對該村整治村容村貌、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的工作成果表示肯定。她指出,易地搬遷脫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也是貧困戶實現安居樂業的重要條件。要加大力度推進造福工程建設,切實改善更多貧困戶生活環境,并積極幫助尋找就業創業機會,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為民辦實事、謀福祉的物質基礎。
在亭溪村,隋軍察看了壽寧縣土籃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詳細詢問各類特色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她強調,要以市場為導向,善于運用電子商務等營銷手段促銷,注重產品質量和規模效應,做大做強硒鋅產業;要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鼓勵帶動群眾參與生產,真正實現興村富農。(記者 蘇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