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本期“助村”欄目想為記者下鄉采訪“助村”稿件時偶遇的一群孩子發聲。這群孩子來自屏南漈下古村,他們所在的村小殘破不堪,尤其廁所臟臭難聞,孩子們很想有個干凈的廁所。改造廁所錢從哪來,孩子們想出力。
(記者張穎游笑春)近日,上海鴻禧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的主持人林正碌在個人微信上發布了一條信息:他在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開設了公益畫室,有30名漈下的當地孩子在畫室學畫。最近,孩子們決定賣畫集資,為他們的村小整修廁所。
截至5月25日,通過賣畫,他們已經為漈下小學修繕廁所籌集了3800元。
位于屏南縣甘棠鄉的漈下村,是清代戍臺名將甘國寶的祖籍地。一條清澈的溪流把村莊一分為二,村里遍布黃墻黑瓦、廊橋、水車、祠堂、廟宇、石頭壘成的水圳和卵石鋪就的小巷、溝渠,有著江南水鄉的恬淡。2007年,漈下村入選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入選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近年來,隨著撤點并校,漈下小學日漸萎縮,目前包括幼兒班在內只有四個班。其中幼兒班12名學生,一年級11名學生,二年級4名學生,三年級僅剩3名學生。漈下的孩子小學四年級后,只能選擇出村求學。要不去距離7公里的鄉中心小學就讀,要不只能去屏南城關念書。
據了解,漈下小學位于漈下古村雙溪交匯的半島上,山水迷人,充滿靈氣。但遺憾的是,漈下小學目前已經瀕臨關閉,學校圍墻被拆毀,20多年樓齡的教學樓已經成了危樓。學校廁所破舊簡陋,只是一間低矮的磚房,入口處大門已不見蹤影。走近一看,一面的圍墻上半部已經坍塌掏空,從外看廁所內幾乎一覽無余,在透風的廁所里,只有極其簡單的4個蹲位。由于只是旱廁,沒有沖水位,一到夏季,進廁所蚊蠅撞臉,氣味難聞。對于這樣的廁所,孩子們內心不暢卻又無可奈何。因此,孩子們想用手中的畫筆,希望能為村小“眾籌”一座干凈的新廁所。
4月初,林正碌在漈下的畫室正式開張,推進“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藝術公益教學。孩子們從開始的害羞和猶豫,如今已經開始喜歡油畫,甚至已經通過微信邁出了畫作出售的第一步。在平時的閑聊中,村民談起了村小的破敗,也對出外求學的現實感到無奈,“如果到城關求學,父母大多得租房陪讀,經濟壓力大不說,也不利小孩成長”。
林正碌正在積極聯系外部資源,想將漈下村小的高年級復辦,“讓孩子們留在村里完成小學教育”。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主動提出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出售畫作,為村小做點事。其中漈下小學三年級學生甘永光已經捐贈了950元,而他的同學甘玉彤也帶頭捐出了收入。他們的心意得到了響應:到畫室學畫的饒先生父子將自己的油畫作品收入全數捐贈給漈下小學,還有陳斌先生收藏了甘雯欣、甘夢欣兩姐妹的畫作,用購買行動來支持孩子們的小小心愿。
孩子們想用畫筆為村小做點事,他們的心愿微小卻也溫馨。我們整理了一些孩子的優秀畫作,將在“助村”微信號中全面展示,如果您愿意幫助漈下的孩子們,請以購買畫作的方式為他們鼓勁。
要買孩子的畫,掃一掃二維碼,和林正碌老師聯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