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監管的靴子終于落地。
盡管行業內對此早有預期,但當這只監管靴子真正落地時,還是讓不少從業者心中波瀾起伏,誰也無法預估,這強力監管風暴對整個現金貸行業的明天來說,意味著什么?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了現金貸業務開展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并對高額息費、不當催收、多頭借貸、風險擴散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規定。
對于現金貸業務的開展,《通知》明確指出,將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逐步壓縮存量業務,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各類機構或委托的第三方機構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
除了給現金貸戴上“緊箍咒”,《通知》中小額貸款業務的監管也作了進一步明確。《通知》指出,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暫停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暫停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已經批準籌建的,暫停批準開業。小額貸款公司的批設部門應符合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對于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已批設機構,要重新核查業務資質。
隨著這輪監管政策的落地,不少市場人士判斷,99%的現金貸平臺將被迫選擇退出這個市場。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國內運營現金貸的平臺共2693家。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大浪淘沙”過后,現金貸行業的“幸存者”或將不超過30家,留下來的,自然是那些背靠牌照,合規經營的平臺。
對于這輪監管風暴的到來,業內人士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91金融創始人許澤瑋認為,《通知》在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現金貸業務、完善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管理這三塊內容中,都表示監管層將進一步清理整頓現金貸業務存量,同時通知也明確要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機構處置力度,并給予處罰的工作機制,讓執法機構可以有法規可以依據,這些都將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有利于金融安全。
“可以說,通知出臺非常及時,預計將剎住現金貸業務中很多違法違規行為,在監管趨嚴、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消化的背景下,預計持牌機構對相關合作會更加謹慎,業務開展也可能會減緩。”許澤瑋說。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強力監管利劍出鞘,現金貸行業將迎來大洗牌,而過度借貸、重復授信、不當催收、畸高利率、侵犯個人隱私等廣受詬病的行業亂象,隨著新規的落地也將有望迎來終結。 (記者 童芬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