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健康交出了一份和以往不太一樣的業績報告: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顯示,公司于報告期內錄得營業額為人民幣5502.7萬元,同比增加220.0%,收入呈現高速增長以及多元化的趨勢。從公告可見,阿里健康目前的業務布局覆蓋了醫藥電商、醫療服務網絡、健康管理和產品追溯平臺四大領域,半年來阿里健康在營收上的積極變化,得益于一年以來推行的多元化布局戰略已初顯成效,并有望在未來持續發力。
“這些新興業務收入雖然在公司整體營業額中占比還很小,但相關業務成長非常迅速,帶來了公司業務收入的多元化。”公告稱。
在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被叫停后,阿里健康8月完成收購擁有C類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后更名為阿里健康大藥房),啟動了B2C藥房業務。公告顯示,9月12日正式營業的阿里健康大藥房成長勢頭迅猛。“該項業務將快速成長為公司下一階段最重要的營業收入來源。”
艾美仕前不久發布《中國醫藥市場全景解讀》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非處方藥市場規模達1742億元。而非處方藥網上銷售額只占不到百分之一,比對中國早已超過10%的電商滲透率,非處方藥電商市場潛力巨大。分析人士認為,鑒于天貓醫藥平臺一直以來在醫藥電商行業的領先地位,阿里健康大藥房的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就在阿里健康大藥房正式運營的同一天,阿里健康新增了另一項收入來源,股東特別大會全票通過阿里健康為天貓醫藥館醫藥相關類目提供全套外包及增值服務,協助天貓發展其醫藥電商業務并收取費用。半個多月間,阿里健康收取的相關服務費達人民幣307.4萬元。公告認為,伴隨著天貓醫藥類目電商業務的成長,服務協議將為阿里健康提供一項穩定且快速增長的收入來源。
阿里健康的上述愿景絕非空想,醫藥電商是天貓內成長最快的業務之一。行業報告表明,醫藥電商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較快。《2016年藥品六大終端市場藍皮書》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醫藥電商總體規模同比增長52.8%,增速遠超其他行業。
阿里健康今年5月牽頭成立的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也正在迅速擴張,公告透露,阿里健康“與過百家線下連鎖藥店開展合作,已覆蓋全中國過百個城市的過萬個藥房門店”,未來還“會積極探索自營在線藥房與現有線上商家、O2O聯盟商家之間的業務協同聯動,實現共同成長、互利共贏的局面,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多產品及服務”。根據阿里健康公布的雙11數據,僅11月11日上午,其醫藥O2O訂單量已經突破2萬單,躋身醫藥O2O行業第一梯隊行列。
公告還顯示,外界高度關注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仍由阿里健康繼續運維,與此同時,阿里健康6月上線了以市場為主導的追溯系統——碼上放心追溯平臺,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服務以及幫助企業增強營運能力的增值服務。截至9月30日,已有包括藥品、食品、滋補品行業在內的超過兩千家企業與阿里健康簽約入駐碼上放心平臺。
從阿里健康在醫療服務網絡和健康管理領域的布局,不難發現其搭建的大健康生態已現雛形。自去年底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合作網絡醫院以來,阿里健康繼續致力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分級診療體系。上周,阿里健康在重慶奉節啟動首個下沉到村醫的互聯網分級診療試點。阿里健康表示,將“分階段在農村淘寶服務站配置智能設備,提供慢病篩查與管理服務,進一步緩解城鄉地區醫藥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滿足農村群眾越來越高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阿里健康在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的“野心”,則體現在10月推出的“智能關愛計劃”上:聯合數十家智能健康設備品牌為消費者帶來一系列健康設備和后期延續的健康管理服務,涉及到的健康領域基本覆蓋全體家庭成員。“(阿里健康)將與更多志同道合者探索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為公眾建立個性化電子健康檔案,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健康服務。”公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