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道
導讀
去不掉的B端,未來可能成為二手車電商搶奪的核心。高集群認為,二手車電商如果抓住了B端,在整合傳統二手車電商優勢和平臺優勢上達到最大化,才能形成一個降低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痛點的商業邏輯。
“現在每家都很緊張,都不主動對外說話。”8月19日,國內一家知名的二手車電商公司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過去兩年資本大量涌入,令二手車電商成為汽車產業鏈條上最炙手可熱的環節。去年下半年進入資本寒冬后,二手車電商“圈錢”浪潮退去,今年以來逐漸式微,一夜之間消失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
“二手車電商進入了集體靜默期。”上述人士稱。幾乎所有的二手車電商都遇到經營模式上的困難,原有的經營模式經過兩三年試水后,發現很難行得通:二手車電商根本無法盈利。
“據我所知,目前二手車電商里沒有一家現金流為正。二手車電商模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候。”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說。
很多二手車電商斷臂求生,關閉分公司和線下門店。平安好車是C2B模式的代表,公司已經關閉;C2C更加難以走通,去中間商成為一個噱頭,瓜子、優信進退兩難;車王等推行的線下賣場模式,面臨成本過高難題。
不過,業內對二手車整體市場增長預期較高,不少后市場服務商仍緊盯二手車機會。集群車寶創始人高集群說:“很快集群車寶也要上二手車。目前行業的困境,暴露了很多短板,核心是要找到可以彌補短板的模式。”
C2C模式走不下去了
去年上半年,是二手車電商最火的時候,大量VC資金闖入二手車電商市場,其中包括紅杉資本等知名公司。絕大部分二手車電商都順利獲得了多輪融資,推動了二手車電商進入“燒錢時代”。
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人人車等等,開始投放巨額的廣告進行市場轟炸,目的是培養客戶習慣,搶奪市場份額。優信二手車以創電視廣告價格紀錄的3000萬元拍下《中國好聲音》“巔峰之夜”的60秒“鉆石廣告”;人人車耗巨資請黃渤做廣告,至今還在央視播放。
這些二手車電商模式普遍采用了去中間商化,“個人車主直接把車賣給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業內稱之為C2C模式。
C2C模式大規模撬動資本的因素有三個:一是二手車市場預期短期內爆發。二手車交易遲于新車四到六年,2011年前后中國新車銷售有一波增長,普遍認為中國二手車市場已到了暴漲前夕;二是C2C可以去掉中間環節,車主直接將車賣給買家,降低成本。這被認為是互聯網電商的本質,所以最被資本看好;三是傳統二手車電商極其不透明,交易、檢驗等存在很多貓膩,電商可以改變這一狀況,提供更好的服務。
但現實潑了二手車電商一盆冷水,到今年上半年,二手車電商發現市場消費并沒有培育出來。據相關統計數據,二手車電商交易量只占整體市場的12%左右,“而且這些數據還有很多來自于黃牛,也就是二手車電商為了漂亮數據,制造虛假交易”。
整體市場的爆發也沒有如約而來。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二手車銷售的增長只有3.6%,遠低于新車銷售的增長。
有業內人士質疑,二手車整體銷售規模可能并不真實。“雖然說年銷售預期可能到1000萬輛,但實際交易只有500萬-600萬輛,其中有很多重復交易。更別說二手車電商公布的數據,完全沒有可信度。”
C2C模式的初衷是顛覆原有模式,創造新商業價值,但實際推行過程中,它暴露出了一個致命點:不但沒有干掉傳統二手車商,而是將自己卷入了傳統二手車鏈條中。換句話說,C2C實際上沒有甩掉B端,中間商目前普遍存在于二手車電商的交易環節中。
沒有降低成本的C2C模式,邏輯上就不再成立。反過來,C2C二手車電商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增加了交易環節。二手車利潤率已經降至3%-4%,行業無法養活增加的環節。
二手車電商商業邏輯崩盤,導致服務也很難跟上。有些宣稱“上門驗車”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已經很難提供相關服務。線下布點驗車的二手車電商,由于網點不夠多,便捷性又不如4S店和傳統二手車商。“現在要反思二手車電商是否真正帶來了價值。”羅磊說。
資本市場在退燒,很快就將看到誰在裸泳。“據我所知,今年沒有一家二手車電商融到資,有一些融資也是去年談好的。”一位業內人士稱。
車易拍已經撤掉了全國多個城市的分公司,只留下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開展業務。二手車電商今年下半年的主流趨勢是,積極轉型,找到盈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