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爆款,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除了上文活躍在一線的“爆破工”,GQ還展開與媒體人、消費者、品牌公關、買手店、“被抄襲獨立設計師”的對談,從所有人的口中一窺爆款生態如何滲透入我們的美學、產業及社會中。
“原來躺在我購物車里的是假貨”——本土設計師這樣說
由90后海歸設計師雷留樹和蔣雨彤共同建立的獨立時裝品牌Shushu/Tong,系列一經推出備受好評。今年一月,某微博粉絲超過200萬的明星級網紅發布了一條微博:“買了件國內設計師品牌的衣服,感覺還不錯哦”,配以一張身著Shushu/Tong當季牛仔夾克的自拍照片。雷留樹說,這位夾克之后最先迅速在連卡佛售罄,幾日之后,同款遍布淘寶。
雷留樹:“如果淘寶上定價特別低的那種 我覺得在面料和工藝上都是沒有可比性的。 因為我們的客戶群也不一樣,但是比較討厭的是那些假代購之類的——賣的價錢和我們的定價差不多,真的會有不知道真相的朋友去買。”
“之前有一個時尚博主在公眾號里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我們,我看到下面好幾個留言是 :‘原來這個衣服是Shushu/Tong的,原來躺在我購物車里的是假貨。’如果淘寶上定價特別低的那種,我覺得在面料和工藝上都是沒有可比性的 ,因為我們的客戶群也不一樣。時裝圈里的東西真的要在圈外 普及開來,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來培養的。”
“但是我覺的今天討論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消費者的一個正品意識上,我覺得有一天大家都覺得在網上下載音樂本來就應該付費的時候,大概購買假冒時裝的人就會很少了。 可能很多人現在還不會覺得這是一個人侵犯了別人的事兒 。”
“沒有聲音比消極聲音更可怕?!”——品牌公關這樣說
GQ:講講你理解的明星效應?
XY:明星效應的弱化一定程度是有的,不止是因為社交媒體的速度,也在于更多意見領袖(KOL)的影響力變強。但即使是這樣,從品牌的角度來說,目前還是處于無法不做明星合作的狀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星有其不可替代性 ——比如明星是有作品或者是自帶話題的存在,他們在公眾視線里是相對長期的。
從品牌來說,選擇剛紅起來的、就要紅起來的明星合作,就像買潛力股票一樣是一種長線策略,抱著很美好的期待希望明星越來越紅的狀態帶動品牌的聲音,比如周迅與Chanel可能可以作為早年間的一個有趣實例。而如今,就中國而言,品牌在選擇明星,在判斷明星的粉絲群體時卻屬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有些品牌很難找到能夠完美詮釋自己品牌形象的本土明星。這種捉襟見肘沒有選擇可是又要做選擇的時候,往往只能寄希望于潛力股。也因此會出現一個比較亂的情況。
GQ:明星同款同時帶動正品和仿品的暢銷,那么面對近些年來尤其起來的 “過多、過于刻意的針對當紅、剛剛紅起來的明星的品牌植入讓人對品牌感到反感” 這種來自大眾的指責,品牌是否具體感到了這種明星效應、爆款的消極影響?
XY:對于消極影響而言,現在的市場更多是沒有聲音反而比消極聲音更可怕,就好比國外,如果個人沒有信用記錄就等于信用記錄不好。另外,對于消極影響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新生代明星在輿論上喜惡比較極端、分化,接管賬號、代言品牌的事情他們的粉絲開心還來不及,意見領袖的否定又如何?大眾還是會買單,還是會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