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有超過120個城市出臺了房價調控目標,48個大中城市出臺了“限購令”,40個城市出臺了針對樓盤的強制“限價令”。
限購、限貸、限價齊出 房產流通受阻
實際上近幾年來,百姓對抑制高房價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中央部委對房價的調控也多限于金融和稅收手段。
然而,本次調控與前幾年不同的是,這次中央政府在加大稅收和金融手段的同時,運用了行政手段,那就是限購。
2011年,全國有超過120個城市出臺了房價調控目標,48個大中城市出臺了“限購令”,40個城市出臺了針對樓盤的強制“限價令”。
“限價”、“限購”和“限貸”等多種限制手段,致使房地產市場流通全面受阻。在諸多限制性手段的作用下,調控效果日漸顯著。
3月起,在全國重點城市范圍內,商品住宅成交量迅速下滑,至11月份,全國范圍內幾乎所有大中城市無可幸免地遭遇寒潮。
房地產行業開發速度全面放緩及交易量的大規模萎縮,已經逐漸波及其相關聯的上下游行業的運行惡化。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形勢再一次陷入危機,使中國經濟試圖通過調控房地產市場過快發展來實現結構性轉型的進程面臨新的挑戰。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其中對于房地產的表述中依然強調“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態度。
點評
通過限購 重樹住房消費觀念
2011年初,中央要求各省在年初制定本地房價調控的明確、量化的目標,并向社會公布。如果目標沒有完成,要對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甚至問責。
這次調控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抑制投機與增加供給兩手抓,在對商品住宅市場進行限購、限貸等調控的同時,開工建設了規模龐大的保障性住房。
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11年全國將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截至11月中旬,這一任務已經完成。
目前各地已經開始著手制定明年的開工建設計劃,整個“十二五”期間,我國共將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到“十二五”末,城鎮保障房覆蓋面將達到20%。
中國發展研究中心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謝逸楓表示,2011年又遇調控年,這已是近六年來的第三輪從緊性調控。
與2005年、2008年的前兩輪相比,相似的是:信貸(公積金)、稅收、市場秩序依然成為調控措施的主要內容;而與前兩輪不同的是:信貸的收縮程度更勝以往,并且“創新”的限購條款及箭在弦上的房產稅。
可以說,通過限購,政府狠狠地打擊投機和投資性購房,政府也希望通過限購,重樹百姓的住房消費觀念。
預測
房產稅等手段 或將替代限購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接受采訪時表示,反思2011年嚴厲的限制性政策的執行效果,其實在打擊投資和投機性需求的同時,也無辜地誤傷了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為此,有人開始猜測本輪限購的期限,2012年會結束嗎?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
實際上,在2011年10月27日的十一屆全國人大的聯組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就表示,限購政策是行政辦法,是房價高速上漲,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還差那么點火候才能把房價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這樣一個措施。
同時,他還表示,限購手段取消不是沒有可能。
因此,從目前來看,住建部正在努力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預計在2012年6月底能聯網40個城市,再加上目前正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房產稅等稅收手段,將替代限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