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辦公廳24日發出通知,決定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查組赴16個省市,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這是近兩個月來中央第十次釋放樓市調控不動搖的信號。此次督查的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等。
對此,《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稱,前一段時間不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開發商,甚至也包括一些媒體,都在有意和無意的釋放一些似乎房地產調控已經在松動的信號,第二在最近的成交量和某些樓盤的價格的走向來看,現在房地產價格確實也出現了一些松動的跡象,在非常嚴峻的調控下已經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效果,但如果一旦放松,那么房地產調控效果可能會前功盡棄。
他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央國務院對這個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的,派出督查組首先是要檢查政策的情況,同時還要去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的意見,還要檢查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設的情況,這是向市場向經濟體釋放非常強烈的信號,就是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的信心不會改變。
向松祚介紹稱,現在的市場就像拔河比賽一樣的,拔河比賽一邊是某些地方政府某些開發商包括某些媒體,包括參與投資投機性房產的這些投資人士,他們希望政策松動,甚至有些人還在放出話說房地產的春天又要來了,房地產甚至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甚至下半年從三季度開始地價、房價都要大規模的攀升。另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和一些希望房地產繼續回穩,繼續回到合理水平的普通的老百姓低收入階層沒有買房的人,現在這個拔河比賽,確確實實從二季度特別是4、5月份看出來,有一點點向寬松的地方在傾斜,包括深圳、杭州、上海甚至北京、天津某些地方的樓盤確實出現了成交量比較大幅度的上升,價格同比環比都有所上升的情況。
他認為,那種認為沒有房地產的放松,中國經濟就要完蛋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依賴于房地產的投機炒作,完全或者主要依賴房地產的投資,那這個調控的方向肯定是錯的,而且也無法實現中央所確定的調結構保民生的根本性的目的。實際上我們需要財政刺激,我們需要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但是這個投資我們有很多方向可以去投,比如教育、醫療、新興產業,中西部城市的基礎設施,甚至包括像北京、上海這樣的最發達城市的基礎設施還需要極大程度的改善。這次北京的暴雨讓我們看到,全國首都最主要的地方都出現這么嚴重的洪水災害,表明我們的基礎設施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還需要大幅度的改進。
向松祚表示,所以為什么一想到要刺激經濟,一推動穩增長就馬上就想到房地產,想到刺激房地產的投機和投資呢?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改變的,中央派出的督查組跟地方政府也好、跟企業人士也好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就是不能因為穩增長就把前面的這種抑制房地產投資投機的政策前功盡棄,又讓它回到再搞房地產的泡沫,讓增長的速度上去,但是給經濟留下更加潛在巨大的困難,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根本改變的。我們刺激經濟,鼓勵投資其實有很多很多的方向,而不要僅僅的依靠這種所謂房地產來拉動宏觀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