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的疊加,讓南京的買房人爭相出手。昨天,南京樓市新房認購量高達586套,創限購令之后日銷量的新高。此外,上周日均認購新房接近330套,也刷新了限購后的新高。業內人士指出,降息等樓市微調政策的刺激、推房力度的加大、一些開發商提價的“倒逼”等因素促使買房人不再等待,進而促成樓市“發燒”。
火爆
開發商微博曬賣房成績
剛剛過去的周末,是南京近兩個月來開盤數量最多的一次,9家樓盤一齊亮相推房1362套。
其中不少樓盤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大廠地區的一家樓盤甚至出現“日光”。
繼今年六合出現“棉被盤”之后,買房人深夜排隊的一幕再次出現。城北邁皋橋地區的復地新都國際原計劃前天開盤,可是6月15日傍晚,就開始有買房人在售樓處外面排隊。上百組買房人的出現讓開發商決定零點開盤。
“主要是價格還行,我擔心看中的房子被別人買掉。”一位買房人表示。據了解,此次復地開出二期房源,因位置明顯不如一期,均價從17000元/平方米下調到16000元/平方米,“降價”無疑對買房人構成了刺激。這個定位于改善的樓盤,戶型不小,此次開盤有106和141平方米兩種面積,更多的買房人直奔106平方米的房源而去,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買房人要提前排隊搶房。而此次開盤這兩種戶型的房源數量各占一半,但是106平方米的賣掉了80套,而141平方米的只賣掉了22套。
“數錢數到手軟,客戶多到爆,財務總監親自上陣點數。”前天,南京一家樓盤的營銷負責人在微博中曬了曬自家的賣房成績。在這條微博附的圖中,可以看到不少百元大鈔被扎成一捆一捆堆放在桌子上,從每一捆的厚度觀察可能是1萬元,粗略數了一下桌上堆了有20多捆。
事實上,曬錢的這家樓盤并不算賣得最火的樓盤,相反因為定價過高,這家樓盤還曾經在去年陷入長期的滯銷。不過,與今年前幾個月的“回暖”有所不同,過上好日子的開發商越來越多了。
“今年的銷售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現在不缺買房人,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利潤,而不是多跑量。”一家樓盤的工作人員私下透露,公司有意要把去年跑量虧掉的利潤扳回來。
前幾個月,榮盛花語馨苑、金地自在城、托樂嘉、萬科金色領域等少數樓盤的熱銷,推動了樓市銷量的上漲。進入6月份,熱銷的樓盤數量正在增加。從網上房地產的銷售排行可以看出,天正天御溪岸、保利羅蘭香谷、富力城、武夷水岸等樓盤也都擠進銷售排行的前列。
網上房地產顯示,截至當天晚上8點,南京樓市昨天認購新房586套,創下了限購令之后的樓市單日認購新高。同時,受降息等因素影響,上周南京樓市新房認購量突然爆發,達到了2302套,日均認購量高達328套,刷新了今年3月份創下的日均319套的單周銷售記錄。
現象
用漲價倒逼買房人出手
要想房子賣得好,必須以價換量?從南京樓市的現狀看,這個說法已經不成立。用漲價倒逼買房人出手,這個“牛市”才會出現的手段,又被售樓小姐們重新拾起來。
江寧的青春水岸就是典型。前天,青春水岸首次開盤推出158套房,面積在74-114平方米,折后均價13000元/平方米,而開發商稱這批房源最終賣掉了7成。
調控氛圍下,純新盤以相對低價亮相,已經成了樓市中的普遍現象,然而青春水岸卻讓人出乎意料。“江寧的標桿樓盤金域藍灣精裝修不過賣14000元/平方米,青春水岸毛坯能賣13000元/平方米,確實比較意外。”江寧地區一家開發商認為,青春水岸“高開”也能賣得好,除了地段還不錯、戶型比較適合剛需之外,只能理解為買房人的心理預期變了。
“很可能會調價。”快報記者昨天下午致電江北江寧幾家剛需樓盤,都得到了類似的回答。
除了青春水岸,上個周末開盤的樓盤有好幾家漲了價。騁望驪都單價比之前高了300元,80套新房源1小時內就賣掉了56套;河西的匯錦國際凌江,兩個月前單價曾經“跳水”了4000元,結果上周末開盤單價漲回來1000元,同樣賣得不賴;而同樣在河西的天正濱江,已經從85折變成了9折。
“好不容易等到降息,現在貸款利率也還不錯,售樓小姐老給我打電話說房價馬上還要漲,搞得我睡覺都睡不好,干脆就買了吧。”一位自稱被東郊小鎮連續上調房價“逼”得出手的買房人說。
聲音
房價若反彈,調控政策可能進一步收緊
江蘇省房地產業協會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智
最近的行情確實非常火,但后市難以預料。樓市仍然處在筑底期,如果現在房價就出現明顯反彈,不排除引起干預,招致調控政策的進一步收緊。
南京工業大學天誠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吳翔華
很多人都說政策見底,事實上住建部手里還有很多底牌,如果房價反彈,這些底牌就有可能亮出來。在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不除的前提下,樓市缺乏大漲的基礎。至于以“保護剛需”為名的部分微調政策,也不會招致投資和投機人群的大量進場,買房人應當放松心態,選擇性價比合理的房源下手。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
樓市的微調政策雖然有必要,但是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向。建議有關部門,對真實自住需求的信貸政策應該維持一定松動,但是松動的幅度不宜過大,以免被市場理解為全面放開的信號。同時,開拓更多投資渠道,避免群眾的投資只能選擇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