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8元/㎡起不分戶型朝向一口價!”
徘徊于樓市的購房者們,當你看到這樣誘人的價格時,可不要以為這個樓盤的均價真的降了,相反,開發商很可能正在進行“低層營銷”。
事實上,“低層營銷”作為快速去化的銷售手段,在清盤掃尾階段十分常見;然而,自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樓市主力對在售樓盤紛紛采用這一方法,甚至結合其他營銷手段搭配出擊,最后屢屢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究竟這種“低層營銷”有哪些門道?今天的“地產·營銷”欄目就為廣大購房者揭開這低價背后的面紗。
高層差壓迫推銷法 快速去化低層房源
長期以來,“低層營銷”作為尾盤快速去化的常用手段而屢試不爽。近日,位于福州浦上大道沿線的金輝·天鵝灣便為樓市再添一份“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搶瘋了!8888元/㎡搶住天鵝灣,94-160㎡少量準現房全面清盤!”
上周,長期關注金輝·天鵝灣的蔣女士看到這條廣告后心動不已,立刻趕往天鵝灣營銷中心咨詢。詳細了解后,她才得知:此次天鵝灣推出的8888元/㎡房源為一樓不分朝向戶型的起價房源,到了二樓價格就統一提到了9888元/㎡,三、四樓為10888元/㎡,到了五樓以上,價位就恢復至12000元/㎡以上的“正常價位”。當蔣女士在現場詢問時,94㎡的房源早已售罄,僅余若干大戶型房源。
“通常情況下,一個樓盤每一層之間的層差是100-300元/㎡,但開發商為了尾盤低層房源快速去化,又不至于破壞整個樓棟的價格體系,就拉低一樓起價,并以1000元/㎡的高層差引導客戶購買低層房源。”業內人士林先生分析道,這種方法在尾盤中十分常見。
不過,一些主力在售樓時,也同樣出現了類似的營銷方式。例如今年4月份,五四北一樓盤打出“8888元/㎡起”的旗號,但不少購房者亦發現,該樓盤中低樓層價差較小,而在12層以上則價格突漲,“這正是利用高樓層與中低樓層的整體價差,來推動整個樓盤的走量,其原理與天鵝灣的方式差不多”。
低層統一價位法擴大基礎客戶占有率
另一方面,部分熱銷樓盤的“低層營銷”卻并不單純為了低樓層房源的去化,而是希望借此凝聚更多基礎客戶,進而推動高樓層的去化。
其中,融信大衛城正是典型代表。
今年3月份與4月份,融信大衛城30#與31#相繼開盤,其中30#樓開盤前夕,融信大衛城便在廣告上打出“部分特價房源8588元/㎡”,購房者需提前預約,并在開盤當天參與搖號抽取購買權,在31樓開盤時,大衛城再度推出“8888元/m特惠房源”以及“9層9999元/㎡”與“21層11111元/㎡”,購房者若想購買“9999元/㎡”與“11111元/㎡”特價房,需要提前預約大衛城其他正常價位的房源,方能參與購買權的搖號。據了解,兩次開盤,光針對特價房源的客戶就積累了約500組。
“很明顯,大衛城通過‘低層營銷’,巧妙地帶動了開盤前的人氣,并吸引了一大批基礎客戶,為其后續開盤帶來了足夠的蓄客量。”業內人士張先生指出,在調控進入深度博弈期,得客戶者得天下,當“低層營銷”與開盤蓄客結合時,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業績。
點評:
利弊均半謹慎使用
然而,當“低層營銷”帶來房源的快速去化與龐大蓄客量時,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
“首先,對于長期推廣高端形象的樓盤而言,在低層推出優惠價格,無疑會拉低自身形象和產品定位。”天知營銷副總陳洪興表示,但在當前的調控市場下,若不放低身價,以價換量,很難讓項目動起來,“這也是市場激烈競爭下的無奈之舉”。
同時,此舉也容易引起老客戶的不滿,進而影響樓盤與開發商品牌口碑。“而尾盤一旦全部售罄,就全無這些憂慮,這也正是為什么尾盤更適合低層營銷,而對于主力在售樓盤而言,這就要求開發商在推低層特價房源時,注重所推產品的特殊性,讓這些特惠戶型不具可比性,進而將對老業主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