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們的成功,互聯網功不可沒。從信息采集到到渠道銷售再到技術更新,對于互聯網的精通與挖掘成為不少草根創業者的基本功。 但是,政府的支持、資金的青睞、束縛的減少,更是草根創客迎來“黃金時代”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時代賦予創業者美好希望,只要有技術、肯努力,好點子就有可能變為真金子。
在北方民族大學801創業孵化園內,創業者在必勝創業咖啡館內活動交流彭昭之攝
多面發力,草根創客迎來“黃金時代”
——創客:中國經濟新希望(之二)
政府搭臺,為創業者“加油充電”
在2014年召開的3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李克強18次提及小微企業與鼓勵創業;2015年伊始,他把新年考察深圳的第一站設在柴火創客空間;在隨后密集出席的國際國內會議上,他又多次提出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系列為小微企業等創業創新者減稅降負舉措之后,國務院又將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扶持政策瞄準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創業孵化器。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的表述讓人眼前一亮。
此次會議提出,要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
“‘眾創空間’,代表著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孵化服務器。國務院此次發布支持‘眾創空間’發展的扶持政策,實際上是為了給創業創新者搭建更好的服務平臺,營造更好的創業創新氛圍,創業者趕上了黃金時代。”中關村管委會創業處處長楊彥茹對記者說。
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說,這一政策將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創新創業,極大降低創業成本,推動創新創業要素整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要素,打造經濟發展的新驅動力。
實際上,“眾創空間”這種新型模式在很多城市已經開始探索。在中關村創業一條街,人氣很旺的車庫咖啡、3W咖啡等聚集了眾多草根創業者。比起傳統咖啡館,這里更像是創業者和學生的辦公室,搭載著年輕人創業的夢想。
“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廠,甚至科技媒體等,都是‘眾創空間’的具體表現形式。”楊彥茹說,在中關村目前已有30多家這種創新型孵化器,最主要的特征是開放,消除了各種障礙,打破了各種框框,既能為創業者提供辦公空間和投資人,也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空間,讓創業創新者能充分釋放活力。
各地相繼出臺一些利好政策,幫助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
在北京市海淀區,正在全力推進中關村核心區的“一城三街”建設:即以海淀上地地區為核心打造中關村軟件城,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建設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和科技金融一條街。
“近年來出現在廣州的一個新現象是:創業者隨著政策利好逐漸活躍起來,民間一些創業沙龍、對接會等在原本用于交通、娛樂的晚上6-9時興起,營造了新的創業氛圍。”廣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馮夢覺告訴記者。
在北京、深圳、廣州、武漢、杭州等地區正涌現出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創客空間、天使匯、亞杰商會、聯想之星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形成了特色各異的創業文化。
資本青睞,創業“不差錢”
2015年伊始,廣大創業者便迎來一份“政策紅包”。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總規模400億元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旨在為創業創新提供助力、促進產業升級。專家指出,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基金將突出“引導”及“孵化”職能,通過政府讓利、社會資本優先分紅、市場化運作等方式,為創業者、技術、產品及市場營造良好的對接環境,從而激發中國“創新經濟”的旺盛活力。
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支持處于“蹣跚”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并希望其在促進技術與市場融合、創新與產業對接、孵化和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經濟向中高端邁進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把幾項戰略性產業基金、財政專項等‘碎錢’、‘零錢’合并起來,盤活使用,從而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李克強說。
專家認為,設立基金是落實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又一實質性舉措。“它對促進科技成果合理有效地轉讓、流通、定價和管理,促進技術與市場融合,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配置到創新領域,解決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將具有重要的和直接的積極作用。”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李自然說。
資本的浪潮才剛剛開始。除了國家層面的資金支持,與以往的創業項目“瘋狂找錢”不同,記者采訪的幾位走上創業之路的年輕人對于資金來源并不發愁。
“約拍”創始人覃敏和越來越多的創客真切感受到,通過網絡平臺股權眾籌等創新金融模式,創業融資難、融資貴已不再是中關村創業者的“絆腳石”。“我僅用15分鐘路演就融到高質量的天使投資,第一輪300萬元融資剛結束,第二輪投資人已經找上門了。”覃敏說,這不同于以前創業者四處游說、尋覓投資的“被動語態”。
一位資深創業者告訴半月談記者,中關村有一個“知春路現象”,在這條街上從東到西每一個寫字樓都爆滿。因為,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在這條街上挨門挨戶地搜索有沒有好的項目可以投資。
與此同時,更多創業小伙伴們正忙于眾籌,創立公司,加快產品研發速度。國內知名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創始人蘭寧羽說:“以往創業者為了獲得投資,四處參會、認識投資人,見縫插針地展示想法。現在投資人主動找上門,一見好項目都快速出手,唯恐錯失。”
“基本上每個月都有風投通過各種方式找到我,但目前公司的情況還不錯,大部分發展款項都來自于我們的自有資金。”四川成都一位創客說,“也有許多風險投資和我們接洽,但鑒于目前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我們暫時不需要風投介入。”至于拒絕的理由,他希望企業能夠按照團隊自己的意愿發展,盡量不被投資者左右。
“事實上,作為一家創業公司不可能不缺錢,但現在對于創客創業的投資熱度很高,整個投資環境更加青睞智能硬件、智能APP等項目,只要技術過硬,找錢問題不大。”蘭寧羽說,輕資產、見效快、發展猛的新型創業形式,似乎形成了一種不同于以往“苦哈哈”創業的形態。
束縛減少,創業近乎“零門檻”
2014年7月份李克強總理同新登記企業負責人座談時強調,該放的放開,該扶的扶好,該管的管住,讓千千萬萬新創企業在公平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
從去年年初開始,創業的束縛就在不斷減少。去年3月份全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注冊資本從“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一元錢就能開公司。此外,還有年檢制變年報制、“先證后照”變成“先照后證”。多管齊下,在中國創業已近乎“零門檻”。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城區一家裝修一新的網吧內,年僅24歲的許傳開忙個不停:調試系統,采購機器,派發宣傳單,為正式營業摩拳擦掌……他不是“干活領錢”的打工仔,而是這家個人獨資企業性質網吧的老板。
許傳開說,以前開網吧很麻煩,除了辦營業執照,還要跑好幾個部門辦理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檢查驗收、互聯網經營許可證等一大摞證件,且前置審批繁瑣難辦。如今,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和“先照后證”為創業提供了極大方便。
去年8月21日,在申請辦理的當日,許傳開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據了解,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改革還將進一步簡化審查環節、優化審批流程。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
遼寧、江蘇等地從去年底開始,已試行這一改革。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要求,2015年,要在“三證統發”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一照三號”,積極開展“一照一號”試點,最大限度降低社會成本和行政成本。
遼寧省工商局企業注冊指導處處長李冰介紹,試點運行兩個月來,適用“三證合一”登記辦理企業登記1975戶,其中設立登記業務量892次,核準登記平均用時7天;變更登記業務量1126次,核準登記平均用時6天。改革前后比照,辦理時限縮短了一半。
為鼓勵創業,2014年,僅在稅收優惠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就連續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在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將現行的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從實體創業延伸到網絡創業。
教育部還出臺了相關規定,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支持力度,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落實創業培訓、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等。
工商總局數據顯示,2014年3月到10月份,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56%以上。多位風險投資人士和企業家告訴記者,如今已進入創業的“黃金時代”。(綜合半月談、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