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
各種政策,諸多利好
張博雅已經收到了3家用人單位的錄用意向,包括2個央企和1所西安高校的教職,他選擇去西安。
“西安最近出臺了人才引進政策,當地高校的人才公寓、科研經費等優勢資源向引進人才傾斜,我認為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我又是西安人,回家鄉高校任職是個不錯的選擇。”
日前,多地出臺引才政策,正展開“搶人大戰”。西安推出“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完成在線落戶”,武漢進一步打造大學生留漢新政2.0版,深圳正在醞釀“鵬城英才計劃”,珠海未來5年每年投入超過25億元延攬各類人才……買房打折、租房補貼、落戶降標、項目資助、一次性獎勵等等,一系列引才政策,對高校畢業生來說,都是利好。
除了各地的人才政策,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和自主創業。比如,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等、自主創業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此外,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在張博雅舉棋不定時,清華大學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老師給予了幫助,“了解了我的未來職業規劃后,指導中心老師給我分析了3份工作的薪資待遇、發展前景和學術環境,眼前的路逐漸清晰了,我最終選擇了回西安工作。”
大學生們希望這些扶助更多些,針對性更強些。
清華大學碩士生林雨銘希望建立學校與企業對接機制,加強與往屆畢業生的聯系。“一方面,師哥師姐能教我們簡歷和面試技巧;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了解各行各業真實的工作狀態。”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徐婷去南京面試的時候,申請了南京市的面試補貼和青年人才驛站,不僅補貼了1000元,還免費住了3天青年公寓。她很高興,“這個政策降低了面試的經濟成本,減少了后顧之憂。”作為一名湖南人,她想回南方工作,但在北京招聘的南方企業不多,經常要千里迢迢跑到當地應聘,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都很高,她希望能加強這方面的補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