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學前教育資源愈發緊張,幼師缺口凸顯。幼師工作壓力大、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頻發的虐童事件也讓公眾更加關注這一職業。
資料圖:圖為幾名幼師合力搭建“田園農莊” 王賢銀 攝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5名幼兒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會考慮幼師情況,不足半數受訪者認為幼師社會地位高。59.8%的受訪者建議對幼師進行職業規劃和技能素養培訓,56.4%的受訪者希望增加學前教育招生比例。
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1.5%,二線城市的占44.5%,三四線城市的占18.6%,城鎮、縣城的占3.9%,農村及其他的占1.6%。
62.4%受訪者認為幼師大都脾氣好有耐心
韓琦菲在山東某事業單位工作,她已經開始為1歲的孩子考慮幼兒園的問題了。“我打算在家附近選,只要有條件,一定會考慮師資水平,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早期教育。”韓琦菲覺得,幼師應該性格外向、能歌善舞、寓教于樂。
80后媽媽劉穎的孩子在天津市紅橋區某幼兒園讀大班。在她的印象中,幼師大都脾氣好:“我表姐就是幼師,我覺得他們挺不容易的。小朋友比較調皮,幼師得有耐心。”
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會考慮幼師情況。關于幼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62.3%的受訪者認為是能很好地與幼兒進行互動,61.1%的受訪者認為是關心照顧孩子。其他還有重視孩子人格培養(54.9%)、啟發孩子心智(47.6%)、有責任心和敬業精神(44.6%)、傳授知識(43.2%)、有耐心和愛心(38.0%)、為人師表(36.9%)等。
“五六年前,我姐家的孩子上幼兒園時,幼師年齡較大,整體素質不高。現在年輕幼師多了,這很好。”韓琦菲說,“不過看到幼師和幼兒園的負面新聞,我也會氣憤和揪心。孩子的事無小事,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幼師的正面印象包括脾氣好有耐心(62.4%)、喜歡小孩(48.6%)、多才多藝(41.9%)等,負面印象包括缺乏資質(23.7%)、素質差(20.9%)、學歷低(16.5%)和缺乏專業修養(15.1%)等。
劉穎對記者說,她孩子的幼兒園里有個老師,由于剛畢業,經驗不足,帶孩子時比較著急,但家長反映過后,就好多了。整體上她覺得孩子幼兒園的老師都很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