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是生活教育,需要有生活感受”
“我們專業一共40人,現在做幼師的也就七八個。”李樣覺得,社會對幼師的認可度不高,以及長期積累的負面壓力,導致了從業者的高離職率。
“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要重視家庭的作用,不能排除家庭的責任。”張燕指出,優質的教育應該是雙向的,不是幼兒園布置什么家長就聽什么。她介紹,在四環游戲小組(由北師大學前教育師生創辦,志愿者和商戶一起為四環市場流動兒童提供學前教育——編者注),有許多‘媽媽老師’。“幼兒教育是生活教育,需要有生活感受。媽媽老師是生育過孩子、有育兒經驗的,她們懂孩子”。
怎樣保證學前教育師資力量?調查中,59.8%的受訪者建議對幼師進行職業規劃和技能素養培訓,56.4%的受訪者希望增加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比例,52.7%的受訪者認為要重視幼師的專業化培養。其他的建議還有:讓其他人可通過幼師職業資格考試進入該行業(39.7%),提高幼師的薪資福利待遇(35.7%),關注幼師的心理狀態,及時疏導(28.9%),提高社會對幼師的認可度(23.2%)等。
張燕認為,幼兒教育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不同地區的幼兒園也應有其特點。“幼兒教育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風土人情、資源稟賦、生活方式都不一樣,不能全國一個標準。民間有許多成型的經驗、不錯的探索,應當將其發掘出來作為制定政策的考慮。許多國外的幼兒教育成功經驗也可以納入到我們的學前教育思想體系中,在實踐中提煉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