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過去,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們,究竟收入如何,工作還順利嗎?他們的聰明才智是否得到了充分施展?
日前,《上海市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共17.4萬人,就業率已達96.9%,與往年相比就業質量和就業充分性均有所提高。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關乎眾多家庭福祉和社會安定穩定,也是釋放人才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為了深入了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聯合發布《樂業報告》系列之《上海市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以上海市就業登記信息為基礎,結合高校畢業生抽樣調查的數據,研究分析了進入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的9.0萬名(升學、出國、去外省市就業的除外)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95后”成主力軍,“機會”和“薪酬”,他們看重哪個?
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90后”約占93.6%,“80后”約占5.7%,“70后”僅占0.6%。社會關注度較高的“95后”大學生,自2016年開始大量進入上海人力資源市場,所占比重已由2016年的12.1%上升至2017年的47.4%,高于其他各年齡段的畢業生所占比重,成為應屆畢業生中的主力軍。
專家分析指出,“95后”是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走在了互聯網潮流的前沿,也親眼見證了我國在全球化時代迅速崛起的歷程,因此他們思想活躍、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懷疑精神和創造能力。他們作為應屆畢業生的主力軍大量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必將為市場注入創新發展的新活力,在追求自身事業成長進步的同時,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專家同時提醒,“95后”雖然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但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也要全面、客觀地認清個人的能力特點和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情況,找準職場定位,避免出現高不成、低不就而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就業甚至長期“啃老”的現象。
而根據抽樣調查結果,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62.8%的畢業生最關心的因素是職業發展空間;對于薪酬福利的關注度位居其后,約占62.6%。在關系到就業質量的諸多因素之中,2017屆高校畢業生對于企業規模、企業知名度等方面的關注,則相對較低,均在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