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讓學生對學校安排的實習不滿意?民調顯示三大主因是培訓講課走過場(47.3%)、不尊重學生意愿(45.6%)和工資低(44.6%)。此外還有可能存在校企利益鏈(41.0%)、硬件環境差(36.7%)、伙食差(35.3%)、存在安全隱患(34.1%)、實習與專業不對口(29.3%)和實習工作缺乏技術含量(27.4%)等。
實習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提前了解工作環境、鍛煉自身技能的主要途徑。比起書本知識,實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對學生未來發展同樣重要。一些高校會通過“將實習計入總學分”等方式要求學生參與實習。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嚴厲的愛,但也有人認為,這樣會限制學生的自由發展。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0%受訪者在大學期間遇到過強制實習,55.5%的受訪者建議校方利用學校平臺為學生尋求優質實習機會。
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4.4%,80后占54.8%,70后占14.8%,60后占4.0%。
41.6%受訪者支持強制實習,43.5%受訪者不支持
北京某985高校大四學生董云晨表示,學院曾在大二暑假時統一組織到南京實習。“實習結束后,需要提交一份總結報告,最終會被計入學分”。
本次調查中,50.0%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遇到過強制實習的情況,38.2%的受訪者沒有,11.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我挺喜歡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也能看出學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董云晨介紹,在南京實習期間,學校統一為同學訂了酒店,報銷了來回路費,租了大巴車每天按時接送,還配有兩名帶隊老師。
濟南某高校的大四學生李躍迎則不喜歡學校安排的實習。“我正在備戰考研,每一天都很寶貴。但學校卻要求每個人暑假至少參加一個月實習,這讓我有些進退兩難”。
數據表明,41.6%的受訪者支持強制實習,43.5%的受訪者不支持,14.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我覺得學校要求學生參加實習沒有什么問題,”董云晨說,“但應該提升實習活動的品質和吸引力”。
對于學校安排的實習,49.6%的受訪者認為關鍵在于類型和品質;49.5%的受訪者認為校方、企業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44.6%的受訪者覺得制定實習計劃前應當征得學生同意;35.5%的受訪者覺得校方意在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無可厚非;28.7%的受訪者認為應當改為“自愿參與”;26.4%的受訪者覺得學生“太矯情”,為不愿吃苦找借口;21.4%的受訪者認為學生合理維權,值得鼓勵。
董云晨坦言,學校在南京組織的實習,更像一場公司參觀和現場講座活動。“在實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公司聽各種各樣的講座,并沒有實際參與某件具體工作”。
今年八月份,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吳迪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前往西安的實習。“那時候正是酷暑天,我們住的公司臨時宿舍又沒有空調,環境特別艱苦”。
什么原因讓學生對學校安排的實習不滿意?民調結果顯示,47.3%的受訪者認為是培訓講課走過場,45.6%的受訪者認為是不尊重學生意愿,44.6%的受訪者認為是工資低。其他一些原因依次有:可能存在校企利益鏈(41.0%)、硬件環境差(36.7%)、伙食差(35.3%)、存在安全隱患(34.1%)、實習與所學專業不對口(29.3%)和實習工作缺乏技術含量(27.4%)等。
北京某高校輔導員鄧凡(化名)認為,學校安排的實習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同學們自己找實習的壓力。“也許對于頂尖的同學來說,找實習比較容易,但還有不少同學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獲得優質的實習機會,參加學校的實習項目反而更劃算”。